民革泉州市委会建言:晋江母亲河应定期体检
报道回顾
百篇报道关注母亲河
行走东西溪
2011年7月,一场短时暴雨,让整条北渠变成“黄河”,原水查出锰含量超标。相关部门透露,超标锰来自晋江上游山区的矿物质和污染等。
因此,本报再次重磅推出“荡清北渠”的姐妹篇“北渠溯源”。数名记者分赴东、西溪,历时半月,从源头沿水系向下游走访调查。其中,永春工业园区排“葡萄水”被曝光后,泉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少萍批示严查排污企业。经20多篇连续报道后,晋江源头沿线的污染源得到较大整改。
九十九溪红水整治
2010年12月,晋江支流九十九溪,在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段出现溪水变红,检测发现,红水中酚含量严重超标。经本报近一个月跟踪报道,内坑镇47家陶瓷企业承诺关停。
随后,晋江市政府提出对水系综合治理,将在5年内整治河道约31公里,新建堤岸5公里,加固提高2.5公里海堤。去年两会,市政协委员陈笃恒就此递交了《关于加强九十九溪污染整治的建设》的提案,建议上游尽快建污水处理厂。
荡清北渠
2010年11月,引晋江水源的北渠,渠水在洛江杏宅段一夜之间黑如墨汁。
本报随即启动“荡清北渠”特别策划,历时长达一个多月,从北渠起点丰州金鸡拦河闸开始,到洛江杏宅尾水闸,对24.8公里长的北渠沿线走了个遍,对北渠水质状况进行了详细全面调查,连续报道42篇。北渠整治被列入泉州市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度投资近1个亿。
相关新闻
- 2012-01-06泉州两会政府财报:文化教育方面投资力度最大
- 2012-01-042012年1月4日至9日聚焦泉州“两会”
- 2012-01-03泉州两会建言 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公共文化设施
- 2012-01-01泉州两会建言 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公共文化设施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