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首条绿道着手建设 倡导市民“慢生活”
瑞典城市马尔默,火车站附近停满了市民换乘的自行车。
【借 鉴】国外,骑车是一种时尚
丹麦 人们用修建自行车专用路网的办法,平衡汽车和自行车的关系。哥本哈根市政府每建成一条新的自行车车道,这个路段的骑车人数就增加20%,而开车者则减少10%。
洛杉矶 为大力鼓励市民少开车多骑自行车,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为自行车开道”。
纽约 骑自行车的人数增多,仅2007年到2008年间,在纽约市中心选择自行车作为通行方式的人数就增加了35%。
伦敦 由于无污染、零排放这一点,骑自行车出行在英国被贴上了绿色标签,骑行这种本来有点过时的交通方式“老树开新花”,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瓶颈】 设计 管理 设施 尚未跟上需求
“慢行交通”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整个交通体系中,还处于弱势地位。在规范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有待破解的难题。
设计 难以满足出行需求
泉州市的一些非机动车道,设计不够人性化,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人的出行需求。
记者调查发现,市区部分路段的交叉路口信号灯和过街横道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行人无法一次过街,存在绕行或乱穿马路现象。人行天桥、下穿通道设置较少,利用率低。一些交叉口存在过街人流与左转机动车冲突,存在机动车抢道现象,降低了行人过街速度和安全性。
市区非机动车道路空间压缩,有的路段局部路段宽度仅1米多,难以满足安全、顺畅通行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的人行道等步行系统只是作为通过性的交通空间,狭窄、单调、绿化稀疏,缺乏休息场所及坐椅、电话亭等街道“家具”,一些无障碍设施更是形同虚设。
管理 文明素质有待提高
泉州网网友“显微镜”发帖称,现在骑自行车上路,且不说与行人争抢道路,部分路况不够平整,时不时碰到落差的道路边缘。“如九一街、津淮街、东街等路段,行人与自行车及电动摩托车争道抢行的现象时有发生。”
行人和非机动车优先通过得不到保障,不少机动车在斑马线附近仍然车速不减。
此外,行人的交通文明素质有待提高。标线和信号灯对行人的制约作用非常有限,车流量和交通协管反而成了制约行人违章的“主要力量”。
- 2011-09-01东海立交桥新增慢行系统 拟建两天桥一通道
- 2010-12-07变道车速过快客车撞上护栏 变道行驶时应减速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