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误区致市场遇冷 泉州两年后有冷鲜肉生产线
调查 不少市民误认为冷鲜肉是冷冻肉
黄少怀说,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市民这么问了,“消费者对冷鲜肉存在很多误解,有人担心这是冷冻肉,存放很长时间,有人觉得这是死猪肉……”
“由于冷鲜肉在加工过程中有排酸工序,并且多次消毒检验,其外观更加干净。冷鲜肉的颜色显白,这是因为猪肉放血放得更彻底。”黄少怀说,冷鲜肉和热鲜肉从外观上就能区分。
“其实冷鲜肉比热鲜肉更安全卫生,一般热鲜肉是生猪当天早上宰杀后立即进入市场销售,除了有条件的超市之外,市场上的热鲜肉都裸露在常温中贩卖;而制作冷鲜肉的生猪宰杀后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从加工、流通到销售全程保持温度在0至4℃范围内,并进行多道程序消毒检验。”黄少怀说,也许冷鲜肉上市时间比热鲜肉晚了几个小时,但是由于全程冷链保障,冷鲜肉的肉品不容易孳生细菌,保存时间也更长,并非不新鲜。
“其实,冷鲜肉的生产过程要经过18道检验工序,全机械化生产,全程冷链保鲜,相对于市民们通常购买的热鲜肉而言,冷鲜肉更加健康安全。”泉州市经贸委分管食品安全的调研员洪明苇告诉记者。
洪明苇证实黄少怀的说法:“细菌在20℃左右最容易孳生,大部分热鲜肉从屠宰场出来后,直接被摆在肉摊上常温销售,无法保证新鲜度甚至是安全性。肉类的腐败不像鱼类那么明显,鱼类一经捕捞就要立刻冷藏,在市场售卖也要加冰块保存,否则就变质,其实市民对肉类的保鲜,应该跟鱼类一样重视。”
正是经过低温处理和保存,冷鲜肉比热鲜肉的保存时间更长。
现状 泉州的屠宰场尚无法供应冷鲜肉
“一条冷鲜肉生产线要2000万元,泉州的屠宰场尚无法供应冷鲜肉,几家大型超市的冷鲜肉,主要来自龙岩和厦门等地。”洪明苇介绍,近几年泉州市场上刚出现的冷鲜肉,其实由来已久,“北方地区推广冷鲜肉比较早,人们已经很习惯在市场上的专卖店或者超市购买冷鲜肉了”。
洪明苇说,在冷鲜肉生产过程中,除了全程低温处理之外,另一显著特点就是经过排酸。“动物被宰杀时会有应激反应,分泌肾上腺素,滞留在猪肉中的酸性物质及残余血不排干净的话,一是影响口感,二是导致更多酸性物质进入人体。”
在口感方面,冷鲜肉经过处理后,没有骚味,更有弹性更鲜美,营养价值也更高。
误区 “土猪肉”走俏 大多其实不靠谱
冷鲜肉在泉州市场缘何遇冷?
洪明苇分析,一是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冷鲜肉在整个南方都属于新事物,市场上买菜的主力军是中老年人,他们对热鲜肉更认同,对冷鲜肉的认知度较低;二是肉价问题,冷鲜肉的处理成本比较高,因此肉价较热鲜肉贵。
其实,不论是经过冷却处理、排酸的冷鲜肉,还是宰杀后直接上市销售的热鲜肉,或者是冷冻储藏的冷冻肉,都经过相关检验检疫部门把关,整体质量安全还是有保证的,但是近几年风靡市场的“土猪肉”则让有关部门和专家们捏一把冷汗。
“很多市民倾向于光顾打着土猪肉旗号的肉摊,其实真正农家养的‘土猪肉’,很难进入城市人的餐桌。”洪明苇说,目前农村家庭养的猪一经宰杀,基本上在村里就分完了,很多“土猪肉”其实是来历不明的私宰肉或者养猪场假冒的。
洪明苇说,还有些“土猪肉”可能是来自小养猪场的“泔水猪”。“这样的猪肉的确不是养猪场的饲料猪,但是喂猪的泔水多来自城市里的饭店,里面什么东西都可能出现,这样养出来的‘土猪肉’,人吃了能放心吗?”
冷鲜肉时代在泉州真正来临,既需要市民改变消费观念,也需要市场供应的提升。泉州市经贸委相关人士表示,两年后,泉州新建的屠宰场将设冷鲜肉生产线,到时候物美价廉、安全健康的本土冷鲜肉批量供应。冷鲜肉时代的到来,才有最基本的保障。
- 2012-05-23调控猪肉市场供求关系 深加工扭转结构性产量过剩
- 2012-05-22外地生猪拉低泉州市场价格 引猪入泉运输成本低
- 2012-05-16出栏高峰已过 泉州猪肉价格开始止跌回升(图)
- 2012-05-12鲤城工商突击检查12家肉摊 检测结果将公布
- 2012-04-28泉州土货受追捧真假有几分? 营养价值也未必高
- 2012-04-27多部门保障肉品安全 近300斤不合格猪肉被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