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冲击"亿吨大港" 大功率拖轮提升接纳能力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8月1日讯(记者 陈东升)近日,由泉州新港拖轮有限公司引进的6800马力全回转消拖两用拖轮,在泉州后渚港正式投入使用。这一目前国内已投产的最大功率的港作拖轮,将大幅度提升泉州湾、湄洲湾、深沪湾和围头湾的拖轮服务能力,特别是在服务30万吨以上船舶进出港及靠离泊的安全作业上。近年来,泉州湾的港口吞吐能力逐年递增,靠泊船舶也日益大型化。而今后将陆续投产的大功率拖轮,将使泉州口岸拥有与国内其他港口并驾齐驱的大型船舶接纳能力,为冲击亿吨大港奠定基础。
港口吞吐量大增
集散地功能凸显
近年来,随着泉州湾港口设施的不断完善,货物吞吐量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今年上半年,泉州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超过5000万吨,而今年全年的预定目标是力争货物吞吐量完成1.035亿吨,增11%,全力冲击亿吨大港。而在传统的优势项目散货吞吐上,泉州口岸也实现了大幅增长,成为福建省重要的进口大宗散货入境口岸和集散地。
根据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检验鉴定进口大宗散货219批、763.51万吨,货值49.83亿美元,分别比增80.99%、18.92%、28.45%。进口大宗散货主要品种有原油、煤炭、石材、铁矿、大豆、废物原料等10多个品种,并呈现出四大特点。首先,原油等产品进口量涨幅大,如进口原油货值比增超三成,进口煤炭货值比增超一倍;其次,进口大宗散货种类不断增加,除原油、煤炭外,较大宗的有石材、铁矿、大豆等;此外,靠泊船舶也日益大型化,泉州口岸进口原油大部分由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承运进口,承运煤炭、铁矿、大豆等散货的船舶载重量越来越多大于7万吨,进口大宗散货的运输成本降低;最后是集散地功能凸显,上半年共113.22万吨、总价值1.14亿美元的进口煤炭经泉州口岸中转江西、三明等地,占煤炭总进口数量的七成以上,而进口铁矿、锰矿、铅矿、木片则全部中转至三明、南平等地。
随着泉州首个石化产品交易中心在晋江开始开工建设,将为石化产品贸易商提供高端交易平台,未来台湾石化产品将经泉州口岸进入福建、浙江、广东,甚至到达江西、安徽等地区。而这也对泉州湾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船舶进出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最大功率拖轮
提升港口接纳能力
提升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除了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外,也需要有为大型船舶进出港提供拖轮服务能力。近日,泉州新港拖轮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的6800马力全回转消拖两用拖轮,是目前国内已投产的最大功率的港作拖轮。泉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培坤表示,该拖轮的投入使用,将大幅度提升泉州湾、湄洲湾、深沪湾和围头湾的拖轮服务能力,特别是在保障湾内30万吨原油轮、21万立方米天然气船舶进出港及靠离泊的安全作业上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能否停靠大型船舶,是衡量港口吞吐能力的基础标准之一,而此次投产的国内最大马力的拖轮,今后将主要负责30万吨以上船舶的助泊、拖带、护航、监护、救助等任务,也标志着泉州湾口岸也拥有了和国内其他大港口一样的大型船舶接纳能力。
泉州新港拖轮有限公司是由泉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国电泉州热电有限公司、福建泉州肖厝港有限公司三家国有单位共同设立的,是泉州、莆田两市唯一一家对外提供公共拖轮服务的企业,同时还是泉州海事搜救中心的最主要救助力量之一。目前公司与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公司、中化泉州石化公司、福建联合石化公司、中海福建天然气公司、泉州船舶工业公司等企业及代理公司均建立了拖轮合作关系。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年底将拥有9艘全回旋带消防大马力拖轮的调度使用权,具备拖力45200匹马力,并争取在未来五年内拥有20艘左右大马力全回旋拖轮的经营规模,努力向全国拖轮行业“十强”的目标迈进。而这也将为泉州湾口岸吞吐量的增长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 2012-08-01石狮铅封65艘船舶排污设备 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
- 2012-07-04泉州口岸进口原油538.41万吨 上半年创新高
- 2012-04-17泉州海事局出台12条举措 助推港航企"二次创业"
- 2012-04-07泉州分管港口常务副市长尤猛军:泉州港将继续保留
- 2012-03-21泉州全市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 2月份比增14.8%
- 2012-03-21石狮大力保护春季港口生产 油煤运输达3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