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香业酝酿从制造到创造 打造“中国香都”
从制造到创造
在达埔镇达得村的家庭作坊里,叶华森赤裸着上身,双手握住竹篾骨,将它放入野枇杷根汁制成的黏合剂中浸湿,再粘上香粉。为让香粉均匀,他双手有节奏地扬扬落落,浑身上下粘满了香粉。
35岁的叶华森和他的兄弟姐妹都从事制香业。10年前他开办起家庭作坊,每天凌晨2时左右起床开工,早上7时半就把做好的蔑香拿到门前的晒场上晾晒。“最怕雷雨天,一旦被打湿,就得把香粉刮掉,重新做。”
去年,叶华森盖了一座两层楼,一层当厂房,二层作仓库。场地变大了,蔑香的年产量从原来的100多吨,增加到200-300吨,夫妻俩忙不过来,请了四五个工人帮忙。
“一吨香能卖5000多元。”叶华森会生产100多种规格的香,都是传统的礼佛香。
据了解,除了汉口制香厂、联发、彬达、金峰、兴隆等20多家较大规模的企业,达埔大部分制香企业仍未摆脱家庭作坊的经营模式。
“永春篾香产业发展,正处于由家庭作坊零星加工向企业规模生产转变,由家族式传承向企业自主创新转变,由手工制作逐渐向工业化、标准化转变。企业主或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营销策略急需‘充电’。”达埔镇原副镇长、现永春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志军谈到,“只有主动‘求变’,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实现抱团发展,达埔镇规划建起了篾香产业城。2010年,首期265亩,4家制香企业入驻。这带来的不仅是企业规模的扩大,更成为产品转型升级的契机。
“一谈到篾香,很多人就会想到用于宗教礼拜的神香。”达埔镇镇长郭赐福说,“这几年,永春篾香早已经超越了这种传统,从制造到创造,向更多的领域进军。”据不完全统计,没有迁入产业城之前,这些企业生产的多为中低端产品,而现在,中高档产品比例已达80%~90%。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各大香厂开始研发各种保健香、卫生香,并且从竹签香发展到无烟香、工艺香、线香、盘香等多种系列的香品,并涉足高端产品。普通香一束只有几元钱,而一筒50根装,如牙签般粗细、长约10厘米的线型沉香售价达到上千元。很多地方的洗手间、茶社、宾馆、写字楼等场所,都用檀香来消除异味、提神醒脑,甚至进行香薰治疗、放松减压。产品涵盖面增广,销路也跟着拓宽。
- 2012-08-08永春达埔镇篾香产业城 将打造成“中国香都”
- 2012-07-13最爱那一缕清香 感受永春达埔篾香工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