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船来船往“海丝”路 世界海上交通史奇迹

qz.fjsen.com 2012-09-18 09:11  蔡飞跃 汪小山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泉州开元寺的东西两塔无声屹立,见证那船来船往的岁月。

东南网-福建日报9月18日讯(记者 蔡飞跃/文 汪小山/摄)寻味“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是必读的篇章。

(一)

泉州地处福建南部沿海,早在先秦时古越族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战火纷飞,“衣冠南渡”的晋民扎根在这块土地,带来先进的文明。泉州在唐代能成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仅仅是海岸线长,天然良港资源优越,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中原文化、古越族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长期互动、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泉州文化,这种多元文化赋予泉州人吃苦耐劳、敢拼会赢的个性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创造出了一段世界海上交通史的奇迹。

对于泉州先民,海是永远的朋友。

在唐代,泉州的商船东至日本、琉球、三佛齐(今印尼巨港),更远抵达西亚、南亚、东非、北非诸国。内港常常帆樯如云,一批批丝绸、茶叶、瓷器亟待出港,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忙于卸舱。从泉州起航的商船,驶往波澜壮阔的蓝色海湾,带去的中华文明让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一片惊羡。谈起泉州唐代的航海史,林銮是一位不能不说的人物,他创建于唐开元(713—741年)年间的石湖码头,自开埠至14世纪,一直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码头,1000多年过去,码头还基本保留。正是许多像林銮这样的航海家勇立潮头,泉州的远洋商贸才能保持600多年的昌盛。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经济效益巨大,而且扬振国威吸引海外国家注目。唐武德年间,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的四位高徒听从师言作为求知者和友好使者来到中土大唐,其中两位门徒“三贤”“四贤”立足泉州传教,卒后葬于城区东部的灵山,人异其灵坟地被尊称为圣墓。墓厝四廊九间十柱,柱状如梭,这种梭形柱是唐代建筑的主要特征,两具盛殓三贤、四贤的石棺静卧墓厝正中。墓廊中立有郑和行香碑,系地方官蒲和日为纪念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专程前来拜谒而立。墓侧山坡下是宋元时期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的公墓,一具具石棺,刻有云月图案和古兰经文,诠释外族结缘泉州历史的久远。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