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我身边的都市生活 等通话到弹指间“冲浪”

qz.fjsen.com 2012-11-02 15:51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到文化宫唱《每周一歌》

看戏是尤春成他们那代人生活中的时尚事件,不过,潮流一直在变化。对于出生于1962年的王先生来说,不得不提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风靡全城的本土娱乐活动——工人文化宫的《每周一歌》。

也许是在机关工作久了,眼前的王先生显得宠辱不惊,不过,说起年轻时的事,他的精神就来了:“看不出来吧?我曾经很时髦的。”当时泉州城区还很小,人们戏称是“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公共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少,也没有如今随处可见的大商场、公园、酒吧、KTV,市民几乎没有像样的娱乐休闲活动。每天傍晚,许多市民吃过晚饭只能到开元寺、府文庙广场等散散步,或坐在当时泉州最大的广场——体育场(即现在的中山公园)的草地上聊聊天。

为丰富市民的文化业余生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政府加大投入,建设工人文化宫,并配备了当时最先进、最齐全的文化、娱乐设施。既开设有书法、绘画等培训班,又有全市最早的游戏机、溜冰场,还有能同步播放当时流行影片的影剧院。

“当时热播的几部电影的主题曲很受欢迎,许多市民看完电影都想学,但当时录音带没那么快出来,又没地方买歌簿,我们几个考虑了一段时间,想到用收录两用机把歌曲录下来,抄谱、记词后贴出来让大家学,并取名叫《每周一歌》。”在文化宫工作了几十年的职工老吴参与了《每周一歌》的筹备。

很快,文化宫文艺楼下竖起了一块大铁皮搭成的通告栏,通告栏旁边挂着两台柱式音箱播放歌曲,那是1982年。《每周一歌》每天晚上七点开始反复播放,九点结束,周末延迟到十点半,后来应广大市民的要求,周末的白天也开始播放。

“晚上没事吧?走,到文化宫学歌去!”这几乎成了当时年轻人见面时的问候语。彼时还在泉州师专上学的王先生,清晰地记得,每天天还没黑,《每周一歌》的通告栏就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许多年轻人都站在那伸长脖子看歌词,有的还拿着小本子边学边抄。多的时候一个晚上有两三百人,场面非常壮观,他说:“没有经过那个时代的人,很难想象当时的气氛。”

除了唱流行歌曲,风靡全国的歌舞厅,也很快出现在泉州街头。1984年,泉州出现第一家歌舞厅,在工人文化宫的舞厅里,有管弦乐队演奏,一些业余音乐爱好者或专业的音乐人演唱,周六晚还经常举办露天音乐会。露天音乐会限150人入场,不少人为了参加都要找后门、批条子。市民买票进场后,三五成群围坐在圆桌前,买杯可乐或雪碧,边嗑瓜子边欣赏音乐,有时也会上场跳支伦巴、交谊舞。1990年,工人文化宫又率先开设了卡拉OK厅,喜欢唱歌的市民蜂拥跑去K歌,着实又火热了一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状元街从原来的旅游文化街演变成酒吧一条街,灯红酒绿好不热闹,成为当时很多年轻人夜生活的主场。而从酒店包厢演变而来的KTV,也逐渐发展成一个产业,并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市民交际、娱乐的时尚选择。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