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明天我为你喝彩 ——新“晋江精神”解读
(四)温暖之中的温情流淌,守望之中的守义相助
“闽人务本亦知书,若不樵耕必业儒。惟有桐城南廓外,朝为原宪暮陶朱。”——南宋诗人刘克庄《南廓》
今年的5月12日,四川的一家报纸登出了这样一条新闻《赖金土,四川人民喊你回家吃饭》。4年前的这个时候,赖金土只身背着28万元现金,徒步穿行四川地震灾区整整20天,将一笔笔善款直接分发给他走过的19个村、4000多户灾民手上。
当一些人质疑,这是否是一名来自沿海富裕地区的“大款”一时的冲动之举时,却很少有人知道:10多年前,曾经一度家徒四壁、父母双亡的他,带着5个弟弟妹妹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也许也不知道:在2007年时,他就创建了晋江市翔鹰志愿者组织,下辖3支专业服务队伍,人数从最初注册时的6个人,发展到了今天的两、三千人;也许更不会有人知道:为了磨砺儿子的毅力与意志,2011年夏时,历时一个多月,父子俩骑车2240公里,完成了川藏之行。
只有一座充满着大爱慈善的城市,才是一片值得让人终生守望的温情家园;只有一座饱含着重义情结的城市,也才是一块令人敢于一世托负的土地。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谈到福建文化时曾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海上交通的发达,固然刺激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从域外传来的多种宗教与中国固有的宗教,也都在闽地落户。多种宗教并没有因其教义、教规和仪式的不同,而互相冲突;相反,在被称为‘宗教博物馆’的闽地相容并存。”今天再来读这段话时,我们才更应深刻反思,不同文明间不是只有冲突,更应该是包容共存,而这早已是闽南这片中华文化与海风激荡共同作用下的土地上,所带给我们人类世界最有价值的的范本。
而支撑这种差异文明间包容共存的理念,恰恰是这块土地上,同样是维系着海内外300万晋江华人以及数千万海外华侨的代代相传的精神血脉——义。中国人一个义字,铺就了5000年文明之路。今天,我们依旧从这里可以看到,让个义字在这里续写出的新篇。
重义之地多传奇。英林供销社“一诺四十年”、温玉泽“为一句承诺”的故事,同样是“晋江精神”世界中,另一番别样画卷。
- 2012-12-04晋江富而仁爱 ——访晋江市市长刘文儒
- 2012-12-04打造一批国际名牌 晋江市长刘文儒专访
- 2012-12-04让爱心续写晋江传奇 ——访晋江市市长刘文儒
- 2012-12-04晋江市长刘文儒:“爱心”将成为城市的最高荣誉
- 2012-12-04解读晋江经济密码之五:二次创业 晋江再扬帆
- 2012-12-04“641”现代产业体系:晋江经济转型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