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泉州湿地 候鸟们“春天”的乐园(图)
离不开的湿地
湿地、城市与候鸟,一个永远的课题
题记
不知道,这条路能走多久?也许你,只为季节停留。但请记得,你是我,一辈子的朋友。
想要更为准确地掌握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与候鸟的生态状况,需要多长时间?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友铃及其团队,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他们带回来的数据,令人为之兴奋:共监测发现鸟类多达143种,比1988至1999年间四次调查记录的107种鸟类多出了36种。其中新发现的鸟类有63种,无论是种类和数量,候鸟家族在泉州湾河口湿地,旺势喜人。
同时,这一团队也在调查报告中作了科学预警,指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目前在进一步维护候鸟与湿地生态状况的问题上,仍有不少细节亟待完善。
“人,处于最高的生态位,就好比躺在了一张由大自然其他生物组成的大网上。网破了一两个洞,问题看起来不大,但如果这张网变得千疮百孔,人也就躺不安稳了。”12月15日,陈友铃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保护湿地,关爱候鸟,最终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好。
最系统的监测
记者:这次监测,是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陈友铃:这次检测是受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委托进行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从2003年9月建立至今,保护区内的鸟类和两栖动物资源变化情况。以往虽然有类似的调查监测,但并不是很系统,最近的一次调查还在10年前。
从去年10月到今年9月,我们共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采用的是样点观测法和样线观测法,包括保护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在内,共有10多人参与。
记者:在对保护区鸟类的观察中,有哪些发现?
陈友铃:1998年至1999年四次调查记录保护区鸟类的名录中,共记录鸟类107种,而本次调查,共发现鸟类143种,其中新发现的63种,而原有的鸟类中,有27种没有见到。
在全球濒危动物中,调查到包括黑嘴鸥、黑脸琵鹭、岩鹭等鸟类,其中,黑嘴鸥共观察到750只,在后渚滩涂发现最大种群达428只,是2002年泉州湾鸟类调查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