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泉州湿地 候鸟们“春天”的乐园(图)
陈友铃教授
生态补偿机制
记者:保护区目前的生态状况存在什么问题?
陈友铃:人员和经费配套不足,沿岸开发力度大,给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带来极大压力。首先,保护区沿岸人口密度高,人为活动频繁,渔民为了保护养殖的水产品,会对前来觅食的鸟类进行驱赶。我们在晋江段滩涂上还发现了张网捕鸟的现象。从国际鸟盟记载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已经损害了泉州湾鸟类保护的国际形象。
环境污染方面形势严峻,特别在晋江,工业、生活垃圾堆放在海岸带,未经处理的发黑发臭的污水直排入海,作为湿地指标物种的水鸟种群数量明显少于洛阳江。
保护区内进行城东通道建设工程,对过境及越冬水鸟栖息造成一定影响。狮山原来鹭类巢区已被工程建设全部破坏,目前保护区内唯一的北山鹭类巢区也受到很大干扰。
记者:对于保护区今后的生态保护,有什么建议?
陈友铃:首先,要增加鸟类专业人员和研究经费,有目的开展重点区域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沿岸滩涂的水产养殖,为鸟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随着觅食的鸟儿增多,必然对渔民的经济带来一定损失,一味强调收网,并不能根绝这种现象。可以考虑引进生态补偿机制,在加强爱鸟护鸟宣传的基础上,对渔民每年因鸟儿的觅食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然后由政府进行补贴。同样的,保护区的建立给当地群众的经济发展机会带来影响,这也需要必要的补偿。退渔还湿地,将成为水鸟保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工业垃圾随意丢弃,工业污水排放入水鸟栖息地,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泉州湾河口湿地尽管划为省级保护区,但土地权属并未全部划归保护区,管理处没有土地管理权和水面使用权,保护管理工作处于“借湖栖鸟”的困境,城市建设也在蚕食保护区土地。保护区应与海洋、国土等部门加强合作,对沿海养殖业、滩涂开发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尽量避免因不合理开发利用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也可以根据鸟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在保护区内再划定鸟类保护小区,限制人员进出,进行科学管理,营造一个自然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