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古厝千年技艺流传不息 揭秘闽南民居建造技术

qz.fjsen.com 2013-05-29 11:21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文化交融的宗教建筑

代表建筑:开元寺、清真寺、元妙观、天后宫、草庵等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内外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融汇。佛教、道教、儒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及明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天主教乃至犹太教,都曾经在古泉州流传和发展。为满足其宗教生活的需要,他们兴建了各自的宗教建筑。

泉州清真寺原名“艾苏哈卜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国内现存最古老、最具有中世纪时代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它的建筑,除了仿照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之外,它的“望月台”的圆形穹顶,还吸收了中国古代建筑藻井一类的石构图案。

泉州开元寺内阁宇多为明代建筑风格,重檐斗拱,雕梁画栋,中轴线上有照墙、天王殿、拜亭、东西两廊、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两侧建有檀越祠、准提禅林、功德堂、尊胜院、水陆寺,另东西广场上有两座高耸入云的宋代石塔,布局严谨,气势恢弘。

泉州的宗教建筑是泉州多元文化的缩影,留下了诸多至今仍可借鉴的建筑技艺。

专家评点:(沈阳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正因为古时福建与中原相对隔绝的地域环境的限制,业已形成的福建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量原汁原味的传统建筑技艺得以较好保存和传承。除了大木结构、墙体砌筑、屋面铺装等建筑做法和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外,剪粘、灰塑、髹漆、彩绘等技艺也十分丰富。这是一份珍贵的文化财富,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传统建筑技艺,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联系血缘亲情的宗祠

代表建筑:东门洪氏大宗祠、吴氏大宗祠、晋江衙口施氏大宗祠、张坂黄氏家庙、陈埭丁氏宗祠等

宗祠,为“祖先栖神之宅”。建造宗祠是泉州人崇拜祖先的一种高级形式。民间建造家族祠堂,最先始于福建,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泉州地区大规模营造祠堂,大多集中在明清两代。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建祠之风盛行。

泉州地区的宗祠多为燕尾脊、穿斗或抬梁架构的砖木建筑,通常由门厅、天井、两廊和祀厅组成,大门两边有抱鼓,前有照墙、石埕,主祠正门以青石篆刻祠名,左右石柱楹联,厅堂中央有供奉先祖的雕花坐龛,门廊两边大多有雕刻精致、栩栩如生的花鸟浮雕,庄重肃穆,古朴雅致。

走进宗祠,那种庄严的氛围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停止喧哗,取而代之的是和缓的静默。那一幅幅不动声色的匾额细读下来,犹如打开一卷卷尘封的历史画卷,让人肃然起敬。

宗祠建筑,向世人诉说着闽南过去的人、物、情,让现在的闽南人有了传承文化、开拓未来的根基。

专家评点:(侯卫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总工程师)明清时期,福建很多民众去世界各地谋生发展,由于长期在外的特定历史条件,使闽地民众以家族作为对故乡思念的一种依托,同时也因为经济条件支持而具有相当的能力,因此明清以来宗祠、家庙的修建之风极为兴盛,闽地的家祠在建造和布局上亦属上乘。

(詹秋冰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原馆长) 宗祠原为“追远、报本”的目的而兴建,所以在建筑规制上需体现出礼尊而貌严。闽南宗祠对族人有着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家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民族的大团结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