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前行在转变中提升 南安文化遗产保护走出新路
在南安市石井镇延平东路,一片红砖古民居群落显得格外耀眼。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闽南大厝——中宪第毗邻城市现代楼宇,庭院前车水马龙。闹中取静、古朴沧桑的中宪第古民居以它独有的韵味和魅力吸引了来自天南地北无数充满好奇的目光。
就在今年3月,中宪第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安市同时入选的还有官桥镇五塔岩石塔(宋)和省新镇林氏民居(清)。至此,该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原来的5处增至8处。
被列入全国文保单位令人欣喜,但这些文保单位后续的发展和保护更牵动人们的心弦。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保存地,南安活跃着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近年来,为让传统文化瑰宝重放异彩,南安不懈探索转变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思路和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为“文化南安”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方式之变
从孤军奋战到广泛参与
南安市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文化遗产保护涉及面广,单靠政府力量远远不够。去年10月,南安成立泉州首个县级文化志愿者协会,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该协会有计划地组织成员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文物普查整理等文化志愿活动。目前,协会会员有150多人,涵盖市直各单位、乡镇(街道)以及热心文化事业的各界人士。
在“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基层文化建设热潮中,南安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特色文化示范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动员民间艺人、文化工作者及热心文化事业的社会人士,搜集“非遗”项目线索,积极挖掘、整理高甲戏、什音、锡雕、金淘妆糕人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和民风民俗。去年,南安公布了“闽台郑成功信俗”等第五批共22项“非遗”名录,涵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五大类,提高了“非遗”项目的社会关注程度和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
此外,该市还将在6月7日举行闽南文化学习行暨第八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组织广大文化工作者探访丰州古镇,感受“海丝”文化的丰富内涵,加深群众对闽南文化的认识。
思路之变
从分散管理到统筹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成效,南安在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上大胆探索实践。如率先设立全省首个县级独立编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实施南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工程。建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南安市丰州-官桥水头石井示范区则是这种思路下的又一成果。
丰州-官水石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是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保护与展示丰州古城文化、祈风文化、闽南民居文化、郑成功名人文化及其生态环境。南安丰州、官桥、水头、石井等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蕴藏丰富,其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地理和独特的华侨现象、对台关系、特色民俗,形成了适宜闽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优越生态环境。去年5月,丰州-官水石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的官桥提线木偶戏一团、九日山摩崖石刻、石井南星高甲戏剧团、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等48个项目入选首批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同年,“闽南红砖建筑”代表——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海上丝绸之路”代表——九日山摩崖石刻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 2013-06-03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全省首个国家级培训基地落户南安
- 2013-05-29技改释放南安产业转型新动力 抢抓发展新机遇
- 2013-05-28南安兰田村首设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 2013-05-25南安营前村打造泉州首个 “安全文明船舶村”
- 2013-05-25发展新动力 南安着力打造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2013-05-24创新和人才:南安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双驱动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