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世界闽南文化节之多元民俗:千年积淀异彩纷呈

qz.fjsen.com 2013-06-13 10:27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惠安:出嫁女“送节”

惠安民俗古朴,具有中原传统和地方习惯互相结合的特色,极富人情味。该县的特色习俗“送节”就是一证。

“‘年要兜来五月五,七月半来中秋节,一年‘趟春’赶四节,送啊送甲目嗑嗑(指父母过世)’,这是惠安当地的一首顺口溜,说的是出嫁女以送节的形式,感激父母养育恩。”惠安县文化馆副馆长曾丽明说。在过去,每逢春节、端午、农历七月半及中秋,出嫁的女儿会把猪脚、面线等礼物放在一个竹篮子里,用扁担挑着,晃悠悠地回娘家。一路上,出嫁女不时和熟悉的厝边打打招呼,彼此都觉得挺温馨的。特别是一些好奇的小孩们,见此景会一边嬉戏一边跟着,笑得合不拢嘴。女儿在娘家与父母好好唠一次家常、吃一顿可口午餐后,再带着娘家回赠的礼物返回婆家。

现在人们经济条件好了,“送节”已简化为送红包。“送节”习俗始于何时,即使是老一辈的惠安人也说不清,反正是从祖上一直流传下来的。

曾丽明认为,“送节”具有人文和慈孝特点,代表的是婆家与娘家之间的礼尚往来,至今延续不衰。值得一提的是,她将此习俗编成舞蹈《赶送节》,充满乡土生活气息的作品打动了观众,于2008年获得文化部“群星奖”金奖。 (陈淑华)

永春:鼓队舞

鼓队舞盛行于永春,是在农闲、丰收喜庆、迎神赛会、灯会或应丧事主家邀请表演的一种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

相传陈朝被灭后,陈后主之子陈镜台带两个弟弟和族人南逃至今永春蓬壶,并带来宫廷音乐舞蹈,钟鼓为乐。当地人在田间休息或农闲时学着娱乐,就用竹笠当作铜钟来敲击,后改成肩扛锄头,在锄头尾端挂上竹笠,用镰刀敲竹笠,作为击鼓的雏形;口喊“哐哐哐”,代表铜锣声;用石头敲击石头发出“喀喀喀”声,是敲磬的雏形。行进间表演时,为求得平衡,鼓挑后面常挂一坠物。

流传至今,鼓队舞在保留传统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舞步更加矫健优美,既能行进间表演,也能在舞台表演。表演伴奏仍以鼓和打击乐为主,多采用木偶音乐《石桥下》,并增加管乐、弦乐、黄凉伞和南音演唱。表演时,正副鼓手挑着鼓列队两边,手持拨子者居中,依次是手持铜钟、小锣、黄凉伞的表演者,最后是管弦乐队伴奏。舞蹈风格根据钹手演员个子的高低,分为“高人字打”和“矮人字打”。舞蹈动作融入“太祖拳”的某些动律,甚至采用其名称,如“请步”、“三战步”、“人字打”、“青龙滚水”、“画眉踏架”等。(王蕾)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