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晋江“智造名城” 提升城镇化水平
2012年,晋江市实现GDP1223.69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从全国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面对综合实力的提升,晋江市思危思进,深入总结“晋江经验”,明确打造“智造名城、环湾新城、幸福康城、生态绿城、人文之城”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学新竹、追昆山,创新“晋江经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前5个月,晋江市财政总收入达66.56亿元,增长7.8%。
依靠创新建设智慧型经济
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粗放式发展之后,晋江市清醒地意识到,不创新变革,企业难以适应时代竞争,不转变提升,晋江将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带着这样的认识,晋江大力推动创新工作,力促拼搏型经济向智慧型经济转变。
创新的大力推进,离不开平台的搭建。一批文创平台加快建设,中纺院等机构入驻“三创园”,26家设计机构入驻洪山文创园,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正式开园。纺织服装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省食品质检中心等产学研平台一一落户,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在晋江设分支机构,为企业提升创新实力奠定基石。
持续推进品牌差异化、管理精细化、营销模式创新的同时,晋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策划生成113个本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2.3亿元,1—5月已完成23.87亿元。同时,晋江出台全国首份县级人才认定标准和引进人才优惠政策,成立全国首个县级博士协会,积极筑巢引凤,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引进实现了零的突破。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依靠创新,晋江推进智慧型经济;立足产业结构优化,晋江力争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
放弃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晋江加快石材业全面退出后的产业替代。在安东工业园区,63家皮革企业完成重组,其中4家开始投产;106家陶瓷企业改用天然气;安东园整合提升顺利推进,正进行环评修编。五大新兴产业专项政策陆续出台,晋江设立3亿元投资基金和创投引导基金,引进天相投资,兴业证券设立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鼓励传统产业转型。1—5月,晋江全市高端装备机械、光电信息和海洋生物产业分别增长29.9%、24.4%、22.7%。
面对工业产业的更新换代,一系列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先后出台,晋江市第三产业得以不断提升:普洛斯、传化等一批物流龙头入驻晋江,顺丰速运等项目加快建设,海峡石化产品交易中心、中石化化销等销售中心陆续开业运营,晋江陆地港获评“国家5A级物流企业”。借力“海西金融改革创新先导示范区”建设,晋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新设6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成功引导16.5亿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完善天交所泉州运营中心服务功能,新增8家企业挂牌交易,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今年前5个月,晋江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增高达12.8%,比工业增加值增幅高3.3个百分点。
注重品质品位提升城镇化水平
产业发展并非晋江经济建设的唯一内容。围绕“全市一城、一主两辅、三规合一、四位一体、五措并举”思路,晋江突出品质品位,全力提升城镇化水平。
如今走在晋江,道路平坦舒适,交通秩序井然,环顾四周处处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以世纪大道为主轴线,晋江启动41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5亿元,今年启动的罗裳、博览、鞋都、紫帽、梅庭五大片区改造,正在有序推进征拆工作。城市网格化管理大力推进,促进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生态建设更加凸显,全市新增绿化造林1.2万亩,并建成八仙山、晋阳湖等九大公园,南港、西北、出口加工区、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和东海垵集控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等设施有序建设。
与此同时,晋江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出台流动人口落户制度,办理“居住证”近100万份;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推进全国经济发达镇(陈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40个审批事权下放或服务前移到镇级。
□本报记者 王蕾 通讯员 林青
- 2013-06-20晋江设流动人口落户窗口 首日47名外地人落户
- 2013-06-19晋江经济将迈向“升级版” 创新驱动优化结构
- 2013-06-19全力推动向“智造名城”转变 晋江六项目6·18签约
- 2013-06-18创意设计驱动转型升级 打造“升级版”新晋江
- 2013-06-18有奖举报勤查重罚 晋江强化跨境流域污染源监管
- 2013-06-16做好龙山寺和安平桥规划 提升文物保护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