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上泉州人 走进泉州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
汉藏情缘
在藏时间久了,援藏干部们也成了藏民的好兄弟。援藏干部的奉献、真诚及坚韧,换来了藏民的拥护与爱戴,他们是汉藏情缘这首赞美诗里最好的韵脚。
2010年,王进足用三个月时间为欧巴村解决了拖了近四年的征地补偿问题,让欧巴村民住上漂亮舒适的新房子,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书记非常关心我们,这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分。”提起王进足,村长扎西尼玛合手感激。
有一回,王进足下乡进了原始森林,道路崎岖,同行藏民坚持下马,牵着王进足的马往前走。到了小河边,王进足正要脱鞋,又被藏民拦住,说“雪水刺骨,伤害关节”,不由分说,几个人手拉手搭成“轿子”,扛他过河。
藏民对农牧科技的渴望,是县农牧局副局长王焘宗走遍60几个村的动力。援藏三年,他组建了西藏第一个县级“农牧项目管理办公室”,策划设立了西藏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在西藏首个国家级渔业资源保护区“巴松措特有鱼类国家级资源保护区”成立首支渔政执法大队。
工布江达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郝昆龙的儿子在三明上大学,副主任王小龙每次回福建都带上礼物去看望,并告诉他:“在福建,我就是你的‘临时爸爸’!”郝昆龙说,王小龙原本援藏期限是一年半,他和院里的同事多次挽留,才又延长了一期。王小龙努力通过“传帮带”和开展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希望能为当地留下一支真正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我们都舍不得他走。现在他要走了,我们比一年前更难受了!”郝昆龙含着泪说……
“泉州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成绩,离不开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家乡父老的关心和厚爱。”谈到成绩时,王进足感觉家乡温暖有力的大后方并不遥远。
2011年初,泉州援藏工作队立足打造“生态旅游名县”的工作思路,计划对县城、松多、金达、木巴等窗口和重点集镇进行改造和建设,并向泉州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汇报。很快,在泉州市委组织部、市援建办的积极协调下,泉州市规划局主动提出无偿对工布江达县六个城镇建设进行规划和设计,并组成33名专家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先后进藏进行实地踏勘。经过10天艰难的现场作业,专家组获得了城镇改造和建设规划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圆满完成先行工程,并依此精心设计出了有着浓郁藏民族文化内涵、与自然环境协调、具有景观标志性的6项规划,涉及城镇建设面积60万平方米,涉及投资3亿元以上。仅这一项,就为工布江达县直接节省500余万元。那一张张饱含着心血及汉藏民族情谊的规划图纸,谱写了新时期对口援助工作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