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上泉州人 走进泉州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
“一个都不能少”
“水泥房,白粉墙,五星红旗迎风扬,娃娃进了新学堂。”这是一首仲莎乡的孩子们都会念的童谣。
2010年的一次下乡,恰逢大雨天,县委副书记陈金忠带着县教育局的干部到仲莎乡走访学校。在仲莎乡中心小学看到的一幕,让他难以平静——由于教室被定为D级危房,孩子们只能在操场上临时搭盖的帐篷上课。帐篷里到处漏雨,孩子们小心地打着雨伞,为了护着桌上的课本,不少孩子的半边身子被雨水打湿。昏暗“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穿过用木板钉起来的窗户,敲击着陈金忠的心。
“我们最担心雨雪天,就怕孩子们受冻。”校长才巴扎西指着等待资金重建的教室忧心忡忡地说。
又是一座D级危房!陈金忠的心揪得紧紧的。
一回到县里,陈金忠立即动用各种办法筹措资金。8个月过后,投入491万元、2040平方米的新校舍在仲莎乡中心小学投入使用,陈金忠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们用上了新教室。才巴扎西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陈书记,呀咕嘟!(藏语,意为‘好得很’)”
三年来,除了援藏资金投入的380万元以外,陈金忠跑部门、跑企业,在西藏跑、回家乡跑,争取到国家投入、社会各界资助以及外资共计7500多万元投入教育,完成了对县中学、县完小以及所有乡镇小学的规范化建设,改扩建了部分村教学点,实现了全县学校无危房的目标,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对口援建,扶智脱愚是关键。”陈金忠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一场“控辍保学迎国检”的“攻坚战”,他亲自制定劝学工作实施方案, 也曾多次跟着老师到农牧民家中,跟家长“掏心窝”,语言不通他就用手比划,他坚信“微笑与诚意是最好的语言”。
工布江达县中学的初二年学生顿珠家在加兴乡松多村,海拔4600多米,是全县海拔最高的村,也是虫草最多的地方。顿珠告诉我们,她8岁那年就开始跟着父母上山挖虫草,每年虫草采集季节,一走就是几个月。因为有一双好眼睛,她成了村里出了名的“小虫草王”。2010年起,学校老师多次到家里做工作,父亲终于改变了“读书不如挖虫草”的观念,再也没有让她辍学上山了。“我以后想当眼科医生,为乡亲们治病。”她的一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里闪动着憧憬的光芒,仿佛每一下睫毛的眨动,都伴随着天光云影……
陈金忠终于在援藏三年里,实现了教育“国检”圆满通过和 “无辍学县”的目标,真正让工布江达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地坐进了窗明几净的新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