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飞地”:记者探访洛江三明安溪三地故事
泉州有多个“闽南语飞地”
有人在研究飞地时提出了“语言飞地”这个概念,但尚无明确定义。大体意思是,在远离甲地的乙地,有着相同的语言,并且,这两地之间存在某种历史渊源。当然,这种语言飞地大多是因为移民而形成。
2004年,东南早报推出“寻访闽南之外的‘闽南话部落’”系列报道,早报特派记者走访闽北浦城、江西广丰等地,发现这些地方说闽南语的村落,大多是明清之际为躲避战乱而迁移出去的闽南(泉州)人。
2009年3月,泉三高速公路开通前夕,记者沿省道三郊线从三明回泉州进行沿途采访,在三明永安市西洋镇下街村等地发现很多人也说闽南语。一打听,原来他们是来自泉州永春、安溪、南安、德化、惠安等地的移民,大多是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间,冲着“三明比泉州好种田”的说法迁入,随同带去的还有泉州民间习俗。
文史专家研究发现,浙南说闽南语的人口大抵是泉漳移民后裔。早年,晋江沿海渔民每年汛期都会追逐鱼群北上南下作业,甚至有举族迁移定居者,由此,在浙江的温州、广东揭阳都存在闽南语“飞地”,也都信奉泉州府分香来的妈祖。
相关新闻
- 2013-06-07一村连四县 南安乐峰镇飞云村百余村民成“飞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