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闽中状元桥 造桥技术独特桥墩从未修过
造桥技术独特 桥墩从未修过
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造桥中运用到的技术,更是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到现在为止,桥墩还没有维修过,当时运用的技术相当厉害。”洛阳桥中亭管理员王长伟介绍,因建桥处海潮汹涌,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20多米宽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的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这种方法叫做种蛎固基。”王长伟说,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修筑桥梁的工匠们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浮运法。工匠们等到涨潮时,用木排把石块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建桥为民解难 蔡襄圆母亲愿
王长伟为记者讲述了洛阳桥建桥的传说。
相传10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村古渡,名叫“万安渡”。这里水深浪急,过往船只每遇狂风则樯倾楫摧,不少舟舶沉埋海底,无数渡客葬身鱼腹……
有一天,渡船离岸驶近江心,妖怪浮出水面,顿时狂风呼啸,小小的渡船眼看就有被吞噬的危险,突然从空中传来连声呼喊:“蔡大人过江,休得无礼!”龟蛇怪闻声慌忙遁逃。霎时风平浪静,渡船安然抵岸。当时船上有一位莆田的孕妇,丈夫姓蔡,她暗自许愿:将来孩子如能成器,定叫他在洛阳江上修建一座大桥。那妇人回乡后生了个男孩,取名蔡襄。
蔡襄聪明博学,18岁高中状元。他从小受母亲教诲,为官后要为郡人修桥,为民解难。当上泉州太守后,蔡襄立即筹划建桥,惠安峰尾卢厝人卢锡主持建造,花费6年多时间终于建成洛阳桥。
洛阳桥建成后,“渡实去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向来行人视为危途的洛阳江,自是一桥飞架,南北畅通,行人凌波而过,如履康庄。它对福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2013-05-31洛阳桥迎960岁生日 央视来泉州拍摄展古桥魅力
- 2013-05-30洛阳桥今迎960岁“华诞” 央视摄制组拍古桥
- 2013-05-29培元中学师生自拍微电影 告诉你“洛阳桥的奥秘”
- 2013-05-28闽南文化进校园 培元中学拍摄纪录片解密洛阳桥
- 2013-05-24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夏季来洛江避暑
- 2013-04-28吟诗庆祝 洛阳桥建960年暨主建人蔡襄诞辰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