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三农 > 正文

涉农乡镇基本建成服务平台 土地流转已超55万亩

qz.fjsen.com 2013-09-13 15:28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遏制土地撂荒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在惠安县辋川镇前洋村的中和农场,眼前一片郁郁葱葱,令人不敢相信两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废的农田。“现在农村很多人进城打工,劳动力缺乏导致出现弃耕抛荒现象,对此,土地流转是一剂良药!”农场负责人林和杰介绍,他承包经营的2000多亩耕地中就有超过300亩的抛荒地,这些复耕的抛荒地一年时间就可多生产150吨粮食。

界山镇利农现代设施农业基地负责人叶全介绍,基地的很多田地原来都是低产的盐碱地,户均地块也小,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不少田地已抛荒撂荒多年。土地统一流转后,企业注入巨资建设基础设施,改造土质,引进最先进的滴灌系统;推行统一的技术方案、格式化栽培、程序化管理,让已经被农户弃耕的低产田地,实现规范种植带来的可观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催生新型农业工人

土地流转的有序推进,促使土地集中向种植大户、企业等流转,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规模经营化方向发展。据了解,仅惠安县,就先后涌现出中绿公司、中和农场、利泰盛公司等成功典型,既为农业基地带来丰厚收益,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用机器一天能育秧40亩,而人工不过1亩。”林和杰介绍,土地流转形成连片开发的耕地,这为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条件,通过将承包经营的土地平整、改造,中和农场已变成初具现代规模的农业基地,年产稻谷200万多公斤。

受益的不仅是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出租土地的农民每年可得到每亩600元的租金收入,还能被基地优先雇用,月均收入超过1500元。”叶全表示,在传统的农业村落,特别是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后,留守的40—60岁农民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就业竞争力较弱,农业基地使他们化身为“新农业工人”,在家门口轻松就业。

“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使原来过于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从而达到现代农业要求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