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城戏的“城里城外” “寄人篱下”的尴尬
B、“寄人篱下”的尴尬
吴天乙的“打城戏传习所”挂牌后,泉州便有了两个打城戏传习所。此时,另一个“泉州市打城戏传习所”则显得有些尴尬。两个同为市级传习所,一个挂靠在吴天乙的民营剧团,另一个则更“官方”一些,挂靠在市属的泉州市高甲戏剧团。
打城戏传习所为何会挂靠在高甲戏剧团?这也体现了打城戏的濒危。据打城戏市级“非遗”传承人伍志新介绍,2008年,泉州打城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隔年泉州市就成立传习所,可当时吴天乙的剧团已经解散,传习所面临无人传习的窘境。考虑到打城戏与高甲戏相似度较高,便决定让高甲戏剧团一个团体挂两个牌子。此后的打城戏演出,常常由高甲戏剧团的演员担任。
2010年,高甲戏剧团请了伍志新负责传习所,从艺47年的他把这个任务接了下来。
“第二年,我请了90多岁的打城戏老前辈洪球江来指导。我们走访老艺人,搜集剧本,让他们口述《目连救母》等剧的表演和排演方法,自己组织起了片段,并编排出来。”在位于高甲戏剧团的打城戏传习所驻地,书架上堆着厚厚的剧本资料,这是伍志新和洪球江近几年搜集的成果。
2011年春节,传习所演出了两场《目连救母》,演员主要来自高甲戏剧团。“我们当时遇到许多困难,许多演员并不是很愿意,一方面打城戏演出武打多,动作比较难演,另一方面多一项工作就多一份任务,许多高甲戏演员因为之前是我的学生才来演的。”伍志新觉得很无奈。
对于打城戏“寄人篱下”的尴尬,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叶明生感到担忧:“打城戏传习所办在高甲戏剧院,这令人难以接受。每个剧种都有它自己的传承,就像梨园戏不能放在高甲戏里办,提线木偶不能放在梨园戏去办。既然是特有的剧种,就必须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培训、自己的文化和角度,不是说随便能寄给别人养的。”
- 2013-09-04“老戏新生”追踪 老泉州深情回忆打城戏昔日盛景
- 2013-09-02打城戏新生 时隔5年“天下第一团”重登舞台
- 2013-09-02泉州打城戏市级传习所昨授牌 折子戏时隔5年再登台
- 2012-10-09在家自建打城戏陈列室 吴天乙的“戏梦”人生
- 2012-09-24泉州艺校首届打城戏专业开班 招收挑选12名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