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城戏的“城里城外” “寄人篱下”的尴尬
C、如何打破“围城”?
两个传习所,虽然挂靠单位的性质不同,但都为打城戏的保护和传承在艰辛努力着。此次泉州市(天乙)打城戏剧团的重建,让打城戏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如何打破他们的“围城”,这种特殊的宗教剧种又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呢?
“现在剧团重建起来了,先把一些剧目排练、录制下来。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走高校、与旅游结合进行一些演出,参加国内外展演等,把打城戏传承和传播开去。”吴天乙说,但这些的前提是要让剧团生存下来,“我们是民办剧团,希望能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政府给予补助和项目支持,把打城戏的生命力释放出来”。
而伍志新则希望,他负责的打城戏传习所能有一个剧团,并能拥有自己的排练和演出场地,这样传习所培养的学生就可以跟着团表演,保护和传承也有“阵地”。
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马建华认为,打城戏目前已属濒危剧种,一方面,打城戏的市场已经萎缩,民俗在变,许多人有喜庆活动更愿意请高甲戏团来演出;另一方面,缺乏传承人,老艺人已经年迈,新的传承人很少。“要保护和传承打城戏,首先要用记录的方式,把打城戏的表演技艺以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起来;其次是把表演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第三是恢复传统剧目。”他认为,打城戏传习所挂靠在高甲戏剧团,让高甲戏演员来参与恢复打城戏的传统剧目,也未尝不可。他还建议,除了政府出资来主导打城戏的保护,民间也可以筹集资金、组织志愿者加入,“‘非遗’本来就有草根性,‘非遗’的保护没有民间力量是做不好的”。
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梁祥霖介绍,包括打城戏在内的全省方言剧种“非遗”项目现存有20多个,由于方言的濒危,它们都遇到了困难。但方言的濒危是大趋势,所以对这些方言剧种的保护,只能尽可能地延缓它们的生命,并以历史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后人通过我们这些资料来了解前人的状态。
他说,近几年,政府一直在扶持打城戏。但对于打城戏这种有地方特色的宗教剧种,与其他剧种不同。“打城戏的剧目只能在特定的场合出演,而且随着时代发展,现在的观众有了一道沟。如果要走市场、进行商业演出很难。因此对于它的保护工作,我们需要定位清楚,它不适宜变成参加社会、商业演出的剧种,要做的是恢复传统的剧目,不能加入过多的现代元素,并进行属于搜集、整理资料方面的保护。”
“人亡艺亡,打城戏传承的关键是要培养下一代。”马建华说。目前,打城戏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1人、市级2人,形势较为严峻。
但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已有30多位学生在学习打城戏。去年,伍志新负责的泉州市打城戏传习所与泉州艺术学校合作,开始招收学员,目前已有32人在学习。他们的年龄在11到18岁之间,其中有5人学乐器,27人学表演。现在,艺校有3位老师,加上传习所里7个老师,一共10人在教打城戏,费用由泉州市拨款。“打城戏太濒危,他们经过两三年就要边学习边演出了。”伍志新说。
但让伍志新感到压力很大的还是打城戏的出路,“许多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打城戏时,会问我:学了打城戏,孩子以后要怎么发展?我听了压力很大,但我会告诉他们,文化演出有国家支持,而且打城戏教学的师资力量一直在投入,只要好好学,就不怕没前途”。
- 2013-09-04“老戏新生”追踪 老泉州深情回忆打城戏昔日盛景
- 2013-09-02打城戏新生 时隔5年“天下第一团”重登舞台
- 2013-09-02泉州打城戏市级传习所昨授牌 折子戏时隔5年再登台
- 2012-10-09在家自建打城戏陈列室 吴天乙的“戏梦”人生
- 2012-09-24泉州艺校首届打城戏专业开班 招收挑选12名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