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一家族一书一世纪 家书成册还原家族大事
联系当地侨领 搭建两地友谊
李泰山家本在越南经营铜器,后因将房子借给华侨“读书社”开会被抓捕。经同乡的帮助被释放,但被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离开越南。
1949年归国后,李泰山和越南的同学失去联系。2007年,他看到媒体在越南胡志明市采访华侨二府和温陵两个会馆的报道。恰逢当时,李泰山在撰写《越南漫笔》,需要一些史料,便写信给二府会馆理事长彭伟强。
当年底,他收到彭伟强的回信,信里彭伟强用3页信纸回答他提出的7个问题,具有当地侨史价值。通过彭伟强的帮助,60年前的同班同学也给李泰山寄来了书信。
2009年,彭伟强还邀请李泰山前往越南参访,为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与堤岸埠华侨二府、温陵会馆搭起友谊之桥。
60年前的一张乐谱
还原师生情谊
有意思的是,这本集册中还夹着一张乐谱。原来,李泰山曾在越南堤岸埠福建中学读书,后辗转得知,因白色恐怖,他的班导师、音乐老师陈敏已回上海定居,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
后来,陈敏赠给他几张老照片,还从上海寄了一张音乐光盘给他。这是一首当年陈敏创作的校歌《我们的学校在西堤》。听到这首唱了60年的歌曲,李泰山眼眶湿润。
花2斤黄金回国
8年通信达37封
这本集册中,最多的当属李泰山和堂叔的通信了。
堂叔18岁赴越南谋生,后在当地事业有成。1978年,越南排华,堂叔和很多华侨一样被驱赶回国。因李泰山是越南归侨,懂得越南话和广东话,侨务部门借他去当翻译,到厦门集美接越南难侨。
没想到,人群中他看到了堂叔,此时他有近30年时间没见到堂叔了。更让李泰山感慨的是,堂叔一家11口人,冒死回国,仅路费就花了2斤多的黄金。
堂叔后定居澳洲悉尼。自1978年至1986年的8年间,李泰山和堂叔的通信多达37封。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