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泉州民生 > 城事要闻 > 正文

大桥大修牵动人心 老市民盼留存“现代文物”

2020-10-12 10:49:3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刺桐大桥已封闭施工、泉州大桥也将拓改,大桥大修牵动人心——

老市民盼留存“现代文物”

刺桐大桥石栏杆上的碑石

9日23时起,刺桐大桥迎来自1996年建成投用以来的首次整桥全面维修改造,而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泉州大桥也将进行拓宽改造。刺桐大桥上的碑石、泉州大桥上的石狮子……这两座承载着无数老泉州人美好记忆的大桥,具体改造什么?改造后能否保护好这些“现代文物”?不少老市民对此很关心。

□本报记者 张晓明 陈晓东 文/图

刺桐大桥

名片 首个BOT项目备受瞩目

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泉州市跨越晋江的主要通道,泉州大桥原来的设计为每昼夜通车5000辆,可实际每昼夜通车已上升为2.4万辆,严重超负荷运行,成为国道324线及泉州市南北交通的“瓶颈”地段。

为缓解交通压力,1994年年初,泉州市政府决定再建一座跨江大桥,并决定采用对外招商。1994年10月5日,泉州市政府正式批准刺桐大桥投资公司按照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进行大桥的建设运营。

1995年1月8日上午,刺桐大桥隆重奠基。当年5月18日,刺桐大桥全面动工建设。1996年11月18日,刺桐大桥竣工,并于1997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比规定的3年工期节省了近一半时间,工程质量达到全优。

刺桐大桥的建设,开创了国内以少量国有资产为引导,带动大量民营资本投资国家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当年《人民日报》称赞“刺桐大桥不仅是一座解决塞车、过桥困难的物质的桥,而且是一座探索、改革的桥,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造桥者的想象”。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刺桐大桥的成功建设正是体现了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

建成后的刺桐大桥长1530米、宽27米,接线公路2285米,匝道2400米,其中北引桥620米,南引桥600米,全桥并列6车道,设置中央绿化分隔带,设计日通车量为2.5万辆次,桥下可通行500吨胖体海轮。

1996年至2006年,刺桐大桥作为国道324线除泉州大桥外的第二个跨江通道,起分流过境交通作用。2006年,我市继续开工建设刺桐大桥连接陈泉公路项目和连接泉州中心市区内环路高架立交桥项目。此时的刺桐大桥,是泉州沿海大通道和泉州中心市区中短距离过境的主要通道,成为我市城市快捷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部分。

1  2  3  4  5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