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的学生开展关爱“星孩”的活动 困难 对“星孩”接纳度不足 “社会对自闭症孩子的接纳度、包容度还不够。”陈美蓉坦言,女孩清清(化名)4岁那年被送到北斗星干预了3年。今年9月份,妈妈带她去辖区小学报名,清清不与老师对视,也不敢说话。老师以为她不会说话,建议家长送去特殊学校。妈妈将事情告诉了陈美蓉,“我们坚持让她送去普通学校,去特殊学校,我们三年的努力就白费了。”最终,园园还是进了普通学校。 杨若婷对此也深有同感,他们曾经带着孩子去体验搭乘公交车,但车上有些市民对这些孩子投以异样的目光,“很多家长没有去给孩子办理残疾证,觉得办了残疾证就是给孩子贴标签、下定论了。” 多数机构场所较不稳定 目前,我市接受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为民间机构,由于资金有限,无法承受房租上涨等各方面原因,中心市区几家康复机构办学场所都曾更换过。“一直在为场地问题头疼,办学十几年搬了6个地方。”杨若婷直言,康复机构的场地问题关系着康复训练的自闭症儿童何去何从,受限于场地问题,不少自闭症儿童难以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也失去了黄金康复期。 林丽萍也表示,他们机构十几年来也先后搬了四个地方,之前在温陵路时,租房到期,学校面临停办,经过本社东南早报等媒体报道,时任泉州市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最后在中心市区少林路寻找到场所,但明年少林路的场地也将到期。 师资力量相对缺乏 记者了解到,北斗星自闭症儿童培训中心目前有学生约50人,老师20多人;太阳雨儿童康复学校有学生120多人,老师20多人;爱星儿童启能康复中心有学生约60人,老师仅10多人。采访中,各机构负责人表示,他们都面临着资金缺位、师资匮乏等问题,这些瓶颈束缚着机构的发展。 林丽萍说,自闭症儿童的恢复性训练主要采用一对一授课或主题性授课,师资力量的缺乏影响了康复效果。“普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对多’的模式,而自闭症孩子的老师需要‘一对一’,为每个自闭症儿童制定个性化训练。”林丽萍说,这些老师比普通老师付出更多,但在工资待遇方面反而更低。因此,有些老师来机构上了几年,考上公办校后就离开了,师资相对不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