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台商区着力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入选我市启动创建的重点专精特新园区 台商区开展“智能电网赋能科技”系列活动。图为“智能电网产业”产学研专题对接会。 核心提示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上,我市宣布正式启动创建15家重点专精特新园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入选。近年来,台商区围绕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引领,全力抓好科技研发投入、高新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 陈桂生 通讯员 骆铮莹 陈凤阳 文/图 智能电网赋能科技 拓展“五新”技术应用 台商区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占地200亩,聚焦输电、变电、配电等领域,以宏科电力为龙头,签约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60多家,已入驻投产31家,其中4家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家为科技小巨人企业,还有10家以上培育企业,致力打造专业智能电器产业园,发挥强链和补链的专业功能,助力台商区在该产业链的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作为泉州“开放创新、智造未来”创新大会台商区专场活动,不久前,“智能电网产业”产学研专题对接会暨智能电网企业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会在台商区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举行,展示前沿创新成果、集合各方创新力量,共商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上,相关人员介绍了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和台商区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创新平台。业界人士围绕电力场景下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基于视觉感知的机器人自适应控制技术及应用、电力设备非接触式供电技术及应用、智能跟随搬运机器人解决方案等,进行技术成果推介。与会人员还进行对接互动交流,分享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经验。 此次专场活动上,还开展了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人才沙龙、规上企业研发经费培训会及科普宣传等活动,展示全区创新成果、聚集各方创新资源、集合各方创新力量,共同服务企业拓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智能、新模式等“五新”技术应用。 不断推动转型升级 助力高新产业发展 近年来,台商区坚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把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带动一批企业和产品转型升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优化产业结构,抢占经济增长“制高点”。累计培育绿色工厂、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家级企业108家次,单项冠军、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等省级企业71家次。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0.25亿元,同比增长40.0%;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1家,同比增长65.6%,排名全市第一,有效形成高新集聚。 台商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和载体,依托高校院所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健全研发机构,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进程。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获得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电机驱动与功率电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复评;支持力达机电、华德机电等企业建成工程技术、企业技术等研究中心16个,推动立亚新材、建利达等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6个;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新载体,培育稻香园等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蜗牛社等众创空间3家。 台商区还与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联合共建区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获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中部知光机构技术支持,着力做好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牵线搭桥、沟通协调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累计提供技术诊断服务150次,推送技术专家、技术成果和技术方案对接50次。深入开展产学研计划,指导有科技需求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开展“无缝对接”活动29场,今年以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6对,完成技术交易额1540.16万元。 “十四五”以来,台商区立足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产业,以规划用地面积约15.8平方公里的杏东片区为重点,以科技创新谷、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为载体,布局智能电网电器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谷、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招商率皆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