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6日报道(本网记者 施远圻 通讯员 张唯 肖宇钧)闽南语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不仅见证了闽南地区文化多样性形成和发展,也是联系海峡两岸同胞情感的纽带。面对县域方言保护传承的现实困境与挑战,近年来,泉州市鲤城区不断探索县域方言保护传承的路径。 据了解,鲤城区委宣传部在泉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整合党政部门、学术机构、学校、社团、社区等多方面力量,围绕“保护什么、谁来保护、在哪保护、怎么保护”四个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立体联动模式,着力构建兼具学术性、多样性、趣味性,可借鉴、可推广的县域方言保护传承体系。 举办闽南四句征集活动。鲤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以文脉为魂 深入挖掘方言保护的时代价值 凝共识、集资源,汇聚方言保护传承合力。立足世遗泉州核心区文化禀赋,借助国家语委机构学术支撑,鲤城区委宣传部牵头搭建“泉腔鲤音”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与泉州师范学院签署“活着的古城”闽南方言抢救性保护传承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汇集政府、学界等多方力量,推动闽南方言保护与传承,优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发展的语言环境。 深挖掘、重传承,探究闽南文化历史源流。鲤城区委宣传部策划制作“《乡土·乡音·乡愁》——世遗泉州的口述历史”系列短视频,以时间为轴,梳理世遗古城历史文化脉络,专访闽南文化的亲历者或传承者,用乡音在乡土记录乡愁。开展“寻宝刺桐城”线上短视频讲解比赛和展播活动,吸引市民游客用丰富的视角探寻、记录、展示古城魅力,形成县域方言保护传承矩阵。 建机构、促运行,加强闽南方言保护力量。近年来,鲤城区成立闽南语研究会,吸纳85名闽南语领域专家、学者、研究者等,深入挖掘鲤城区深厚的闽南语基因,更好鼓励推动社会面参与闽南方言保护传承,实现闽南语人才梯队系统性、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 以活化为要 恢复巩固方言传承生态 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小课堂”发挥“大作用”。鲤城区推出“泉腔鲤音”微信小程序,分设多元课程、互动体验、语音词典等三大模块,通过闽南语诵读侨批、吟诵古今诗词等形式,建立起闽南语自学“云上课堂”,既提高市民群众学习热情,又有效厚植保护传承闽南方言的社会土壤。 孩子们体验使用“泉腔鲤音”小程序。鲤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用好用活各类场所,“小阵地”奏响“大乐章”。鲤城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邻里中心、文化空间、学校、企业等公共场所,设立“福娃乡音·闽南方言角”作为“泉腔鲤音”平台的线下学习点,常态化开展公益大师课、方言角沙龙、讲座等活动,将线上平台资源引入线下阵地,打造公益闽南语自助学习空间。开发“福娃乡音·泉腔鲤音”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自助学习机作为方言角的延伸,在鲤城区博物馆、旅游景点等区域布置投放,让市民游客游“刺桐城”、品“刺桐韵”,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培养文化师资人才,“小人物”组建“大队伍”。开展闽南语教学师资人才培训,开设“世遗古城·乡音袅袅”幼儿园闽南语师资培训班、“福娃乡音·泉腔鲤音”闽南方言角师资培训班等,组织鲤城辖区8个街道建立一批社区闽南语教学师资队伍,组建大学生乡音志愿服务队伍,以推广闽南语为抓手,通过课堂讲授、研学参观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闽南文化传播活动。 以立德为本 推动方言传承融入“大思政课”教育 文化育人,创新开发校本课程。闽南文化保护传承中,青少年教育是关键一环。鲤城区成立闽南语地方校本读本编写工作专班,在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泉州师院)指导下,由一线教师和闽南语领域专家组织编写中小学、幼儿园校本读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打造适应学生学习闽南语的课程体系。鲤城辖区各学校还自发性地长期开展闽南语及以闽南语为基础的闽南文化课程,深入挖掘世遗古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闽南语德育教化作用。 学习闽南童谣。鲤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活动育新,征集创作闽南歌谣。“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后生伓打拼,食老无名声”“站是东西塔,躺是洛阳桥”等闽南俗语、童谣和歌曲中蕴含着深厚的优秀价值观,在幼儿园、小学的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鲤城区举办“声音里的世遗·福鲤桐声”首届少儿闽南语歌曲(歌谣)创作大赛,聚焦海丝文化、闽南文化、世遗文化等内容,征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原创闽南语作品3536首,评选出入围歌曲9首,制作鲤城区首个少儿闽南语音乐专辑,掀起闽南语作品创作热潮。 兴趣育苗,培养方言学习热情。鲤城区开办“泉音有鲤”小小闽南语传承人公益培养班,面向全区少儿群体招生,课程内容围绕“府城音”闽南语,通过学习闽南语日常用语、节庆文化、家风俗语等,激发少儿群体对传统闽南文化、闽南方言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利用闽南深厚文化底蕴培养文明有礼、文化自信、爱国爱乡的“三有”少年。半年内吸引300余名鲤城“福娃学员”进行线上打卡,收到学员作业3200多份。 以乡音为媒 用方言交流串起炎黄子孙共情 “搭桥”,提升对台传播力凝聚力。鲤城区充分利用对台优势,积极建设两岸方言保护传承示范区,以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为目标,持续深化对台文化交流。今年以来,开展闽台“拳头、烧酒、曲”烟火气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举办“鲤台南音大会唱”,充分发挥闽南方言的独特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增进两岸同胞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扩面”,增强对外影响力感染力。海外侨胞既了解国际规则,又熟悉家乡情况,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泉腔鲤音”平台特别开辟《侨批乡音》栏目,精选泉州籍华侨华人留下的侨批,邀请专家献声朗读,为海外华侨华人呈现发音标准、内容优质、情绪饱满的乡音“标本”,唤起共同的乡情回忆。随着闽南方言保护传承项目的推广,在海外侨胞群体中广泛使用的闽南语,不仅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提供媒介,也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畅通和文化往来提供基础性语言支持。 目前,鲤城区已逐步构建起闽南语保护传承的县域体系,下一步,鲤城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在县域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持续推动乡音活态保护,让闽南文化传承久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