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接受本报专访,详解个展创作心路历程
《海市蜃楼》:来自故乡的千年旅行
多哈,卡塔尔首都,一座位于沙漠戈壁和碧海蓝天之间的城市,距离泉州有5000多海里,泉籍艺术家蔡国强在这里举办他的首个中东个展《蔡国强:海市蜃楼》。蔡国强是如何与这座遥远的城市结缘?其个展又揭示了泉州和阿拉伯世界怎样的渊源?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昨日采访了蔡国强,听他详解个展创作心路历程。
结缘多哈:
为亚运会开幕式大吃一惊
记得在准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我们专门去多哈看了亚运会。开幕式上,当卡塔尔王子骑马在雨水中奋力冲上去点火时,我们大吃一惊!回来后,我和张艺谋及其他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核心创意成员花很久的时间,去想一个不走这个方向的点火方案。因为,这样不依靠科技、英雄悲壮式的强攻方向,已经很难做了,我们只有想别的招式。
去年,曾看了我2008年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回顾展的卡塔尔公主,突然访问我在纽约的工作室。他们马上要建阿拉伯现代美术馆,问我能否为开馆做一个展览及爆破项目。当时我建议应该先做阿拉伯艺术家的展览,没有参加开馆活动,但是已启动了我脑海里与那片土地的对话。之前,我曾在埃及的锡瓦和当地的孩子一起做过风筝计划,但那时我好像只是一个穿越神奇土地的游客。这次多哈的大型个展,给予我机会思考和整理我个人及家乡泉州跟阿拉伯文化之间的关系。
为这个展览我多次前往多哈,在这长160公里、宽58公里的国土上,考察卡塔尔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一边是干燥、热烫的沙漠戈壁,一边是深蓝无边的海洋。可以理解古代人们生存的艰辛和海洋贸易的必然。也能感受这一二十年里突然冒出的海市蜃楼般的万丈高楼,既似虚构,也是神奇。
返乡泉州:
对家乡历史文化再次求索
我的家乡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元代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从唐代开始,有很多阿拉伯人来到了泉州。甚至在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后不久,就派弟子来过泉州。在宋元交替时期,这些伊斯兰教的信徒们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事件中。漫长的历史里,他们的后裔很多成了福建各地和泉州市的重要官员,从商业管理人员到海关关长(市舶司)或军队将领等。
就这样,一个个伊斯兰家族在泉州代代相传。现在唯一保留下来的清真寺建造于宋代,寺庙长期成为阿拉伯人传递自己文化和语言的教育基地。在清真寺周边就有香火旺盛的关帝庙、儒雅朴实的文庙等,显示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和宽阔的包容胸怀。
泉州曾有好多处穆斯林墓地,小时候我和朋友会在晚上骑自行车去那些墓地玩。在荒郊野岭里泡茶聊天,既练胆,也享受神秘的异国情趣。其中最有名的叫圣墓。为这个展览,我想起了应该去了解这些穆斯林墓碑上的古阿拉伯文是在说什么,可以看到不同岁月里的人们。
在中国文化里人们避讳谈死,更不大愿意在墓碑上说死这样的事情,但成百上千的穆斯林墓碑上的可兰经文,或穆罕默德的语录,内容大都是对来世今生的态度。他们直面死的存在,令人印象深刻。
“死在异乡,即为殉教”,这句碑文让我很吃惊并受到震撼,更是我做这个回归千年理想展览的动力。一千多年来,阿拉伯先民在泉州,经历多少世代,已经和这里的文化融合。可是不管汉化到什么程度,当他们死去的时候,即脱去汉服,完全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被净礼后换上民族的殓衣包裹他们的尸体,入土后头永远向着西方——自己的故乡……坟墓上,刻着古阿拉伯文的墓志铭,配着云月图案。
我也会想到自己,我在泉州出生长大,去上海读了大学,后来到日本近9年;之后又去了美国,二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生活定居、工作。但我也很热爱家乡这块土地,在精神上、感情上跟泉州一直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这次把这些碑文转刻在泉州的石头上带到多哈,这些石头从阿拉伯现代美术馆外堆放到馆内中庭,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小道。人们行走在石缝之间,与一个个碑文相逢,这不是为了表达对他们在异乡去世的遗憾,而是我作为同乡人的艺术家给予他们的一次千年的旅程、一个返乡的慰藉。这同时也是我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求索和自己的返乡旅行。
- 2011-12-05蔡国强中东个展《蔡国强:海市蜃楼》亮相多哈
- 2011-09-28蔡国强昨携新作返泉 泉州元素将登场多哈(图)
- 2011-09-27蔡国强将赴多哈办个展 否认泉州艺术馆是洋垃圾
- 2011-03-26泉州当代艺术馆设计 蔡国强将全程参与
- 2011-02-17蔡国强携创作团队回乡过元宵 文化创意期待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