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首个护工管理规定下月施行 “护工”有望转正
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医疗卫生行业后勤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护工作为医疗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规范管理与健康发展是社会各界普遍的期许。
本期调查带您走进护工行业,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感受他们的转型过程,展望他们的未来情景。
一个“漂”在病房里的行业
来自三明的洪亚宁,在泉州市区医院做护工已有七八年了,每餐他都到医院附近的快餐店内随便点上两个菜,几分钟内吃完,再跑回病房照看患者。
黄金娥在帮患者做肢体训练。在病患的康复过程中,护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初步统计,活跃在泉州市大医院的护工有上千名。他们多数来自农村,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知识缺乏,从事着护理工作中最脏最累的部分。这群“漂”在病房里的人,找活儿靠熟人,维权靠老乡。
让患者家属担心的护工
今年40岁的郑先生来自永春,10多年前,他无意中加入了护工行业,从此做起了护工。
郑先生只有小学文化,以前没有什么护理知识,一切都只能靠在日常护理中慢慢去学。在他看来,护工是一个需要护理和责任的职业,有时候遇到一些患慢性病患者,很多照顾都马虎不得。比如,照顾糖尿病患者,每天早上都要给病人打胰岛素,还要在吃饭前给病人测血糖,饭后两个小时左右还要再测一次血糖。
像郑先生这样的护工,泉州市有上千名。他们主要来自农村,年龄从20多岁到60多岁都有,最高文化水平是高中,还有的是初中、小学文化,文盲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知识缺乏,离护理到位的差距还有很大。”刚刚成立的护工专业培训机构——泉州市伊专护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翠琼说,护工只能照顾病人基本的饮食起居,在病人的翻身、按摩、皮肤护理等方面缺乏专业训练。
一家医院护理部人士介绍,目前大部分护工是靠熟人、老乡介绍来的,流动性较大。他们和病人家属之间没有相应的合同制约,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顺手牵羊,拿走病人财物;有的借逢年过节之际敲诈家属,令家属不满。
在照顾方面,最常见的“偷工减料”就是少给病人喝水,这样病人就会减少小便次数,护工们也减少了工作量。有些护工摸准家属探视规律,常常准时抱着个杯子坐在病人床前谈笑风生。而如果病人家属长期没空探访,问题就更加严重了,有的病人一天也喝不上一口水。
- 2011-12-16泉州百余名在职护工参加护理培训 合格将发证书
- 2011-12-13泉州护工管理办法明年实施 "散兵"要编入"正规军"
- 2011-12-09披露名人狱中生活 黄光裕当护工臧天朔学书法
- 2009-04-22与医院护工起口角 病人投诉称上手术台像卸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