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小吃路在何方:借鉴他山之石谋求破局之路
在全国各中小城市,沙县小吃的知名度都很高。
昨日本报第8版报道泉州小吃因为缺乏拓展外地市场的意识和勇气,导致知名度不高;如果继续安于现状,不求做大做强,未来将很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那么,泉州小吃该如何依托本土品牌优势,进一步将其传统风味传播至更多地域,占领更多市场?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本报记者 王丽虹/文 张九强/图
他山之石:借鉴沙县小吃成功经验
“泉州小吃要发展,可以学习和借鉴沙县小吃的成功经验。”泉州市烹饪协会会长王家恩介绍,沙县小吃的成功,与当地政府一些好的做法密不可分,比如:沙县在县职业中专学校建立“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创办“沙县小吃烹饪学校”,轮流对农村富余劳力、下岗职工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等进行小吃专业技术培训,“泉州也可以尝试引导本地小吃企业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对接,为泉州小吃企业外出开店输送行业人才”。
为扩大地方小吃的知名度,沙县自1997年起,每年12月8日举行“沙县小吃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4届。沙县还编印当地小吃制作工艺资料、小吃史话,并以沙县小吃创业历程为题材,拍摄电影《走出廊桥》。
“虽然在一些网站可以浏览到泉州小吃的信息,但这些信息的点击率不高,泉州小吃的网上传播度不高,未来泉州小吃企业要加大网络自宣的力度。”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汪京强教授说,想到福建旅游的外地游客,通常会在网上搜索福建有哪些城市的小吃好吃,因此,泉州小吃经营者可以在国内一些点击量大的论坛旅游板块、美食网站,定期发布关于泉州小吃的帖子,以此吸引外地游客。
部门助力:政策给予资金品牌等扶持
为了推广泉州小吃,泉州市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努力。去年9月,泉州市旅游局、泉州市文广新局主办的泉州“旅游文化美食节”成功举办,数十种泉州地方小吃在美食节上登台亮相,有效地提高了泉州小吃的知名度。
泉州市旅游局行业管理科孙科长表示,泉州地方小吃很多但却零散,外地游客无法在短时间内一一品尝,泉州小吃或许可以效仿沙县小吃城的做法,将多数小吃集中在一个地方,让游客根据喜好自由挑选,“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已经在进行招商,并有了一些常态性的泉州小吃摊位,通过规划,这里以后可能会成为小吃一条街。从最近一些节假日这里的旅客情况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成效。”
据了解,泉州老字号占泉州小吃的很大一部分,记者从泉州市经贸委商贸科了解到,早在2010年8月,泉州市就出台了《泉州市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老字号的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奖励。该意见规定,针对老字号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工艺创新项目,泉州市将按照项目实际支出金额的50%予以补助,补贴资金总额不超过30万元。老字号进行商标注册,政府将按照实际支出金额的50%予以补助,其中企业国内商标保护性通类注册补贴资金不超过5万元。对由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老字号企业参加省外各类展销会,同级财政给予摊位费50%的补助;参加省内各类展销会,同级财政给予摊位费30%的补助等。
- 2012-02-15泉州小吃为何被"改姓"厦门? 缺乏"走出去"勇气
- 2012-02-14传统小吃宣传有限 泉州小吃会否被"改姓"厦门?
- 2011-07-28[泉州小吃]桔红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