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岵山350座古厝承载家族历史 传承小镇回忆
李家大院饰有许多精美的木雕和石雕
东南网-海都报闽南版4月15日讯(记者 郑慧雅 黄谨 文/图) 永春岵山小镇,一块块四方田地间,穿插着一座座古旧的平房。这是一个拥有350座宋代至民国期间古厝的小镇,每一座古厝,都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历史,是闽南文化的“化石”。
目前,镇里正准备规划文化保护区,并将一些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厝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小岵南山陈家祠堂位于岵山镇铺下村。爬过一段斜坡,祠堂的屋顶就在脚下。红墙灰瓦,飞檐翘角,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两扇木门因岁月的侵蚀,显得斑驳。
祠堂内是透天的四方天井,右侧的墙上,记录着小岵南山陈氏家族的发源与分支。公元956年至今,共十七世,第六世因反元几近灭族,第十三世一家8口遭家贼陷害几遭灭门,南宋时期,第十五世在此地建起宗祠,保存至今。
大厅里挂着11块“进士”牌匾,岵山镇侨联副主席陈耕爱说,陈氏历史上出了11位状元,著名的清水祖师陈荣祖便是该家族的第九世后人。
上世纪50年代,村中学校紧缺,祠堂搭起课桌椅,临时当做学堂,陈阿伯和同学每日盯着“进士牌”,也做过出相入仕的功名梦。老来还家,陈阿伯当起了祠堂的看门人。“每日都看着,感觉没什么变化”,陈阿伯说,现在,陈氏子孙40多万,遍布海内外,祠堂千百年来如一日,守护着世代后人安康。
李家大院,也称福兴堂,1400平方米,民国时期由知名永春商人李武宗、李武庸兄弟出资兴建,战时当过村里的粮仓,“文革”时做过部队驻地。在南京中山陵设计者的设计下,正门、门厅、天井、西厢、正厅间、进深三间、门户、窗帘上都饰有精美的木雕和石雕。
“经常有文史专家跑到这里来,对着雕刻可以研究一整天。柱子上的楹联,都是名人政要写的。”李光泽8岁和父母回到村里,住进二叔、三叔建的房子里,现在,4兄弟都在这里守着大院。
“住这里好啊,宽敞,冬暖夏凉”,李光泽说,从未想过离开。11岁的孙子也觉得,比起千篇一律的高层建筑,充满故事性的雕塑、弯弯绕绕的房间更能给他带来惊喜。
- 2012-04-15根系连着古厝 可疑人士若挖断古树古厝自行倒塌
- 2012-04-13泉州华侨车载金银返乡建大厝 现今古厝谁保护?
- 2012-04-13泉州华侨车载金银返乡建大厝 现今古厝谁保护?
- 2012-04-08南安诗山古厝失窃引关注 古厝构件流失链浮现
- 2012-04-08南安诗山古厝失窃引关注 古厝构件流失链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