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名人故居保护喜忧参半 意识不足年久失修
隐患多 种菜 养蜂 翻建
施琅故居:成了养蜂场
当记者来到释雅山公园,穿过一道小门进入施琅故居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院子里杂草丛生,房子几近坍塌,一只只飞舞的蜜蜂比故居更引人注目,如果不是一旁的石碑上写着“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故宅”几个字,根本无法想像当年叱咤风云的施琅将军曾居住在此。房子旁,两位50多岁的老伯正在蜂箱旁提取蜂蜜。
屋子里,堆着几个盛放蜂蜜的塑料桶,摆放着一张破旧的床以及一些杂物。屋后一处临时搭盖的厕所看起来很不协调,一间房间的门锁着,其他几个房间的屋顶都已坍塌。
理学家蔡清故居:厅堂成厨房
位于市区西街孝感巷深处的明代理学家蔡清的故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列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老宅,如今挤着十几户人家。一位蔡氏居民说,他们是蔡氏族人,一直都居住在这里。因为不够住,大门的两侧多了两处新建的水泥房,故居的一些房间也被他们重新装修,时尚取代了古朴。
故居的大厅,一侧成了停放自行车、电动车的停车场,另一侧则成了厨房。各种各样的电线交织在一起,火灾隐患令人担忧。蔡氏居民表示,常常会有白蚁侵蚀,故居日益破旧。
木偶制作大师江加走故居:木桩撑着大门
在泉州市北郊花园头村环鼎路,有座古大厝,两侧都是新建的民房,如果不是其后人的介绍,外人很难相信这里是木偶制作大师江加走的故居。推开木门,“咯吱、咯吱”的响声似乎诉说着他的痛楚。左扇大门的下方已经腐化,如果没有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桩顶着,早就倒下了。
古厝屋顶的瓦片有的也已滑落到屋檐边,随时都有掉落的危险。墙上的那些红砖轻轻一碰,就有砖灰脱落。木头窗年久失修,很多已经腐化。后面的房间已塌了,泥土砖瓦堵着门,门根本打不开。
工部主事丁子申故居:太破了人都搬了
明朝南京工部主事丁子申的故居位于市区中山中路283号。故居是一栋破旧的老房子,前院右边房屋的屋顶已掉了下来,屋檐已不见踪影。整座房子只有一个屋子可以居住,丁家后人丁阿伯就住在这里。
55岁的丁阿伯告诉我们,以前的住户有七八十个,因屋子太破如今都搬出去了。北面房屋屋顶已经坍塌,地砖也已破碎,后面的小院子堆满杂物。
太子少保万正色故居:庭院成菜地
生于清朝年间的万正色,曾被康熙特旨加封太子少保衔,任水师提督、陆路提督等,在市区东街第三巷内万厝埕的一处占地约3300平方米的大厝,便是他的故居。大门的砖土掉落严重,几近坍塌,而大门两侧曾经雕刻着秀美图案的墙壁也已破损严重,站在巷子门口,就可感受到古厝的荒凉。
古厝里住了不少人。电线被乱拉,翻建痕迹明显,上厅的石埕里被安装上了铁丝网,古厝前的庭院甚至被人开辟出小菜园,周围杂草丛生,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
保护 适当开发利用
名人故居的现状令人担忧,保护之路更是步履维艰。
“麻烦、头痛。”每当谈起名人故居的保护问题,黄金良感叹。
名人故居之所以被破坏得如此严重,市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该选择与原有建筑材料相类似的材料,就连雕刻也要遵循原有技艺,最好是能请到懂得这门技艺的工匠师傅。”黄金良说,“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全民都要有文保意识。”
陈鹏鹏建议,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将文物保护单位纳入规划范畴,让古民居与现代建筑相得益彰。
“在保护的原则下,可以对这些名人故居进行开发利用。”陈鹏鹏表示,将名人故居进行修缮,让其建筑、用具等都保存成原有的风格,建设成餐馆、旅馆等,让其在不失原本风格的情况下,又能有经济利益,维修的费用也可以因此解决。
黄金良也建议,政府可以作为媒介与一些企业挂钩,对投资修复名人故居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适当地在名人故居内展现企业的广告,也可以允许企业或个人买下名人故居,建立个人博物馆,进行商业化经营。
- 2012-05-1720年来采蜜忙施琅故居成养蜂场 故居保护引关注
- 2012-05-12上班时间李贽故居大门禁闭追踪 管理方表歉意
- 2012-05-11未到下班时间李贽故居门紧闭 工作人员称去开会
- 2012-04-16泉州百年古厝险遭挖掘追踪 系华侨李清纶故居
- 2012-04-10泉州木偶制作大师江加走故居破损严重 亟待保护
- 2012-04-10惠安刘望海故居拟修缮 申请为国家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