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化改革 五家国有文艺院团划转为传承机构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目前,泉州市批复同意市直五家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方案。五家国有文艺院团全部划转为公益性传承机构,标志着泉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传承什么 新生机构守护传统文化之根
根据改革方案,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划转为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泉州市木偶剧团划转为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泉州南音乐团划转为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含打城戏)划转为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泉州市打城戏传承中心),泉州歌舞剧团划转为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
市文广新局艺术科科长黄奇盈表示,在此次改革中市直五家国有文艺院团能全部划转为公益性传承机构,主要是考虑泉州南音、南戏、闽南民间歌舞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秀代表,需要进一步加以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她说,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文化部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闽南文化保护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南音、南戏和闽南民间歌舞能否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否有成效的重要标志。
“保护好梨园戏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守护泉州文化之根和文化之魂。”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二度梅”得主曾静萍说,各文艺院团划转为传承中心后,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在采访中,泉州市不少文艺界人士也认为,泉州南音、南戏、闽南民间歌舞特色鲜明,艺术上别具一格,深受艺术界和广大观众喜爱,应该传承和保护好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让泉州文艺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怎么传承 发掘传统剧目 保护传承人
泉州南音、南戏、闽南民间歌舞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中南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梨园戏、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还有35项闽南民间歌舞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包括拍胸舞和北管两个国家级项目,什音等7个省级项目,大鼓吹等14个市级项目,安溪茶歌等12个县级项目)。
此前,除南音、南戏有市直剧团在传承外,35项闽南民间歌舞一直没有国办文艺团体承担保护、传承和展演。这些项目受现代娱乐方式多样化、流行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生存日渐困难,如未得到专门保护则有消亡危险。在此次改革中,将泉州歌舞剧团划转为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就是加大对闽南民间歌舞的保护传承力度。
“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正式成立后,将把发掘、开发和展示闽南民间歌舞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泉州歌舞剧团团长陈伟亮说,经过数十年的打造,侨乡歌剧在全国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台湾舞女》、《番客婶》和《素馨花》等一批优秀侨乡歌剧在全国享有盛誉,今后也将继续打响这一品牌。
据悉,市直五家国有文艺院团划转为传承(保护)中心后,将进一步加强泉州南音、南戏、闽南民间歌舞等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优秀传统剧目(曲目)发掘、传承人的保护、建立健全传承机制等多项举措,为泉州市闽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弘扬探索新的经验。 □本报记者 陈智勇
- 2012-06-04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 蚶江永宁40项目入选
- 2012-06-02石狮看守所被列为全国公安监管文化建设示范点
- 2012-05-27古民居结合文化创意产业 引入民资重放光彩(图)
- 2012-05-27渔网纸船装饰教室 渔港文化走进幼儿课堂(图)
- 2012-05-26李祖可莅泉视察:培育传承沃土加强闽南文化保护
- 2012-05-26东海埋宋代古船 泉将首次普查沿海水下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