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无处不在 探寻石狮爱心之城的文化土壤
海豚志愿服务队自购施救工具开展海上救援 郭雅霞/图
一个人和一支队伍
“生活在海边,看到有人落水或被困礁石上,你能忍心不救吗?”6月11日中午,坐在记者面前的王回原,这个地道的鸿山镇伍堡村渔民,如今以“海豚志愿服务队”队长的身份接受采访。
从一个人的自发救人,到组织一支队伍一起开展救助活动,王回原的经历,恰是石狮近几年来志愿活动蓬勃开展的一个侧面印证。
今年44岁的王回原,曾在海边有一个海鲜池,一直做海鲜贩卖生意,并将家安在海边的沙滩旁,打开家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海。2004年8月30日清晨,王回原发现一条大鱼在浅滩处挣扎。他跑过去一看,发现是一只受了伤的海豚。王回原急忙叫来几个村民,一起将海豚抬到自家的海鲜池静养,随后报了警。之后,王回原才了解到这是一只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里氏海豚”。
海豚最终因伤重死亡。这让王回原觉得,如果更早发现,其可能就得救了,于是,他更加密切关注房前的海滩,以便发现异常就能立即施救。有一天傍晚,当他继续观察时,却发现一女子情绪激动,边打手机边哭着往海里走。眼看女子就要被海水淹没,王回原冲进海内将之扯回岸边。在其劝说下,该女子终于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这次成功救人,让王回原在感到振奋的同时,也感受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前后后。于是,他更加注意海滩上是否有人遇险或遇困,一旦发现立即义务施救,救了人后也不追问对方的姓名地址。直到2006年8月23日,一对被王回原救起的姐弟,给他送来一面锦旗,他才第一次记下被救者的名字。
伍堡村是一个渔村,由于毗邻工业园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而他们对潮涨潮落规律并不熟悉,所以很容易发生被困礁石现象。“宁可上山打虎,不愿下海捕鱼”,渔民深知,在茫茫大海上作业,遇到危险,只有守望相助,才能有生存的可能。流淌在渔民血液中的守望相助精神,让王回原与其一帮好兄弟萌发了组建一支海边救援队的想法。
2008年7月,王回原、王联合、王镖、王马征、王泽勇5个人自掏腰包,买来救生筏、绳子、救生衣等施救装备,组建了一支海上救援队,并取名“海豚志愿者服务队”。
不再经营海鲜池的王回原,全心投入到救援队的工作,并将自己的家,改成救援队的办公室,也对外挂出办公室电话。这支队伍,也成为东浦边防所在海上展开救助时的主要援手。只要接到救援电话,这支队伍便会立即赶往施救。同时,救援队还安排人员不定期到鸿山镇海岸线义务巡逻,特别是在台风季节。
救援队成立不到半年,队伍已壮大到14人,其参与救援的事迹受到石狮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扬。
石狮团市委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向救援队授牌,之后,又为他们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截至2012年6月,这支队伍的成员发展到22人。
这支队伍的经费主要靠队员自愿缴纳会费和爱心人士的资助。王回原说,在救援队刚成立之时,爱心人士王清河捐了2000元,队员王天助每年捐几千元用以购买施救设备等。
- 2012-06-12华大一毕业生组织公益捐衣活动 受师生热捧(图)
- 2012-05-08泉州爱心妈妈协会终于有"名分" 告别尴尬身份
- 2012-05-06惠安志愿者"带头大哥"一个电话 让侠医精神永流传
- 2012-04-26周杰伦发起正版公益活动 力邀好友全力反击盗版
- 2012-04-17事业单位5年内剥离经营职能 涉及人数超4000万
- 2012-04-16首届海西公益文化节14日在泉州领袖天地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