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之雁塔只在此山中 晋江千年凌霄塔期待重生
与海拔500米的高峰相比,今日凌霄塔很是渺小。
东南网-晋江经济报8月26日讯(记者 胡建志/文 秦越/图)沧桑凌霄塔,俯瞰晋江千百年变迁。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化古塔,经岁月的流转,时代的更替,如今只有8米高,在海拔500米的山峰上,显得不起眼。在紫帽山加快打造国家级4A景区的当下,有个叫黄鸿源的文史研究者,向有关部门建言重建凌霄塔,使得这座几乎被遗忘的古塔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段尘封四百年往事 揭开凌霄塔始建疑团
凌霄塔,是天上宫阙坠入紫帽山巅的一顶斗笠。
这顶斗笠,仿若高耸的灯塔,屹立今日紫帽山的凌霄峰绝顶,俯瞰一座城的变迁,目睹一条江的浮沉。
仰望斗笠一样的凌霄塔,是从攀登紫帽山那一刻开始的。8月17日。这是一个多雾的午后,雾霭潇潇洒洒地游弋在山腰间,山涧溪水潺潺,偶有鸟儿轻轻划过水面。我们穿行在山林中,远远看去,山顶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氤氲幻化,衬托出凌霄塔的诗意,宛如幻境。
沿着林荫幽径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花岗岩砌成的八角石塔,“凌霄塔”三个泛黄的大字映入眼球,泄露出了她的身世。仰起头,看凌霄塔,它有着8米高度,屹立山巅之上,深情凝望北面的清源山、泉州古城和南面的晋江城。听看守石塔的老人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凌霄塔于1990年修建,款项由晋江华侨出资。石塔上的刻字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仰望凌霄塔,思绪绵绵,我们踩着古人的足迹,古人也仿佛向我们走来。公元1529年的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一个叫陈让的陈埭人,与友人同游紫帽山,见凌霄峰上的古塔不再,败兴而归。一进家门,他独对孤灯,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挥笔写下了一封信。信上写着晋江知县钱楩收。几天后,有人将这封信交给钱楩。钱楩拆开信封,是一份修建凌霄塔的申请报告书,里面写道:“……峰之巅,旧有凌霄塔,殆好事者作此以增山之锐势,久且废……请知县复欲嘉惠于名山,期复百年废坠之基,以作多士飞腾之志……”钱楩明白,陈让是晋江县新科进士,还是挚友、大理学家陈紫峰的族弟。对于陈让在信中所提的修建凌霄塔一事,钱楩自然不敢怠慢。
第二年,钱楩约见了晋江县福全所(今属金井镇)有头有脸的两个富人,即留志淑、留志及兄弟,还给他们看了陈让写的信。这两位乡贤给了足钱楩面子,各捐出一笔金银细软,在原址重建凌霄塔。1531年,还是风和日丽的春天,钱楩登上凌霄峰,驻足凌霄塔,晋江美景尽收眼底,山下湖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湛蓝,点点渔舟点缀其间。叹服于眼前美景,钱楩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一篇108字的游记,文曰:“辛卯(1531年)春……登塔而游,则见江山布置,造物有方,峰笔中奇,紫云护秀,泉南文物,精神其百倍矣。”
时隔470年后,也就是2001年,还是那个草长莺飞的季节,一群文史爱好者游览凌霄塔,在石塔下的补陀岩一悬崖峭壁上读到了钱楩当年写下的这篇游记,这段尘封了几个世纪的往事也由此被揭开。
“崖刻的发现,订正了地方史志记载的失当说法。依崖刻所记,早在明代以前,紫帽山就有凌霄塔,钱楩只是参议修建,并非真正的造塔人。”晋江市地方志理事黄鸿源介绍,《泉州府志》和《晋江县志》等史志都说凌霄塔始建于明代,为嘉靖年间晋江县令钱楩所造,是错误的。
- 2012-05-1720年来采蜜忙施琅故居成养蜂场 故居保护引关注
- 2012-05-07安溪湖头福寿村“99间”古大厝荒废多年盼修复
- 2012-05-07永春有座清末炮楼 石头砌筑而成牢固不易攻克
- 2012-05-063000人大剧院藏身安溪深山中 因老化或将拆除(图)
- 2012-05-04德化石牛山中古村居 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图)
- 2012-04-26洛江刘氏家庙两块明代古匾被盗 村民将派人守护
- 2012-04-26安溪深山藏宝:白头格百年古民居群独具闽南特色
- 2012-04-25闽南古建筑技艺传承告危 年轻人学不到不愿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