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之雁塔只在此山中 晋江千年凌霄塔期待重生
隋朝已有凌霄古塔 引来无数文人骚客
置身凌霄塔的云海松涛之中,向南眺望时,我们穿越千年时空,与历代文人骚客聚首。从云雾萦绕之中,看到了他们轻闲的步调;从悠悠清风中,读到了他们诗意的佳作。
我们依稀看到,南宋流浪诗人胡仲弓那洒脱的身影。这位中过进士的清高文人,没当几天县令,毅然决然地辞官,浪迹江湖。公元1266年前后,孤傲的胡仲弓,寻访泉州友人蒲寿,登上了紫帽山。站在凌霄塔下,胡仲弓极目天际,峰峦叠嶂尽在眼底,乃作五律诗《凌霄塔》一首:“浮图山尽处,八表浩无涯。脚踏雷轰石,眼生阳艳天。天围连海岱,云气杂烟霞。如此真孤绝,学仙能几家?”这些悠然飘逸的诗句,是我们目前翻阅到的最早咏叹凌霄塔的文字,让人触摸到一颗远离世事喧嚣的赤子心,把南宋凌霄塔的美景定格在了人间,开启了凌霄塔通向文化名塔的大门。“从这首诗可知,南宋人胡仲弓游览过凌霄塔,因而证明了此塔最迟在南宋就已经凌空耸立在紫帽山主山的右峰之巅。”据黄鸿源介绍,民国版《中国人名大辞典》载,胡仲弓是南宋山西太原府清源县人,当过浙江会稽县令,著有《苇航漫游稿》,书中除了《凌霄塔》,还收录《金粟道人》《游九日山》等。
我们仿佛看到,明代诗文家、方志学家黄仲昭步履蹒跚地走来了。这个敢于讽刺朝廷耽于逸乐、粉饰太平的文人,触怒了大明皇帝,屡屡被贬,晚年提前告老还乡,回到莆田老家著书立说。他编撰了福建省第一部省志,即《八闽通志》。在这本成书于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的志书中,尽管只有“金粟洞在山之阴,其东有凌霄塔,西有石鼓、丹炉、试剑、棋局、仙堂诸峰”的寥寥一句话,却反映出了这位史学大家的闪光足迹,再次证明凌霄塔并非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我们的耳边响起了清代泉州府儒学教授庄文进长长的叹息声。庄文进原是晋江人,后入籍福建省台湾府凤山县,成为凤山县的开科进士,也是台湾历史上的第二位进士。庄文进到底深爱故乡,到泉州府上班后的第二年,他改回了晋江籍。1786年,庄文进在紫帽山上彷徨,喟叹凌霄塔已毁了百余年,当即倾囊重修。时至今日,凌霄塔下的一块大石头上,仍镌刻他的善举:“乾隆丙午年重建 里人庄文进书”。
另一位晋江乡贤也来了,他就是清代晋江乡土学者蔡永蒹。这个一生未取得功名的科场失意人,虽仕途不通,却有大量诗文作品传世,最具成就的当然是笔记奇书《西山杂志》。在《西山杂志》中,这位学富五车的乡土文人,给出的答案是:凌霄塔为隋开皇九年所造。2006年,这本震惊于世的手抄本笔记,让人们知道了,凌霄古塔在1500多年前矗立在巍巍紫帽山上。
回眸凌霄塔,在云蒸雾蔚之间,想起了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与古塔结下的情分,他们在凌霄峰上登高攀险,或修复古塔,或吟诗作对,其情悠悠如塔下的原野,无边无垠。
紫帽山金粟洞主持释宗纯告诉我们,明嘉靖九年凌霄塔重建后,历经一百多年,到清康熙五年(1666年)遭雷击,再次崩塌;清乾隆十一年(1786年),再次重建凌霄塔;上个世纪50年代,因国防需要,石塔被拆除;上世纪80年代再度重建古塔,并安装有避雷装置。
- 2012-05-1720年来采蜜忙施琅故居成养蜂场 故居保护引关注
- 2012-05-07安溪湖头福寿村“99间”古大厝荒废多年盼修复
- 2012-05-07永春有座清末炮楼 石头砌筑而成牢固不易攻克
- 2012-05-063000人大剧院藏身安溪深山中 因老化或将拆除(图)
- 2012-05-04德化石牛山中古村居 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图)
- 2012-04-26洛江刘氏家庙两块明代古匾被盗 村民将派人守护
- 2012-04-26安溪深山藏宝:白头格百年古民居群独具闽南特色
- 2012-04-25闽南古建筑技艺传承告危 年轻人学不到不愿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