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农家飘书香 解决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
“今天人少,到了周末,附近工厂的工人和学校的孩子都会过来看书,那时候可热闹呢。”潘丽红说。她还说,武侠和言情是被借得最多的两类书。
距离炉中村半个小时车程的码头镇诗南村的农家书屋则是今年才挂牌的。书屋的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除去书柜,坐上三五个人,就显得满满当当,但村里已经有了改扩建的计划;书也不多,3600册,但分类摆放整齐,借阅记录明晰。管理员吴三宗说,新补充的3000册年内就能上架。
书屋门上贴着开放时间:上午8点到11点,下午3点到6点。但老吴坚持尽量延长开放时间,特别是在农闲时和节假日,“有时从早上8点一直开到晚上10点”。
他是村里学校的退休教师,年过七旬,干书屋管理员没有任何补贴。“国家已经给我发退休金了,还能给村民做点事,没得说!”
能够吸引村民到书屋看书看报,对他而言,就很有成就感。
事实上,晚上到书屋看书的人也是最多的,有下了工才空闲下来的年轻人,还有放了学的孩子,他们的母亲一般就在不远处跳广场舞。老吴的经验是,种植、饲养、保健类的图书是最受欢迎的。
南安市文体新局文化科科长肖斯炜介绍,作为中央确定的文化惠民工程,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南安市从2007年启动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到今年6月底,已完成全市384个建制村的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村村有书屋”。
“我们希望,群众可以从中收获知识,也可以把这里当成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充实生活。”
“大馆”带“小屋”
炉中村和诗南村的农家书屋,都有一个专门的“流动图书专柜”。而这,就是南安市农家书屋的强大“后援”,也是其独到之处。
肖斯炜介绍,每新建一个农家书屋,省里和泉州市的补助分别为8000元和5000元,南安市另外配套3000元,而改建一个书屋,南安市也给5000元的补助。
书屋建成后,关键在“用”,就是如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书屋是否设备齐全、书籍内容是否及时更新、书屋管理是否到位,这些都是农家书屋发挥实效性及延续性的必要条件,也一度是摆在所有农家书屋面前的难题。
南安市的独到之处,就是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目前,南安市拥有市图书馆和李成智公众图书馆两个国家一级图书馆,总藏书量达30万册,同时两馆还配备有图书馆专业的专门人才。把这两个“巨头”的力量调动起来,支援农家书屋建设,那小书屋活起来就容易得多。
南安市图书馆馆长黄文介绍,种植养殖类的“三农”书籍,在馆里的借阅量不大,但农村对这类图书的渴求就十分迫切了。
他们会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选择配备图书,一般一个书屋配置图书500册,每季度更换一次,每次更新图书300多册。如果想要什么书,一时找不到的,还可以进行缺书登记,在下一次图书轮换时给予调配。“这就等于把农家书屋和公共图书馆挂上了钩,大馆有什么,小屋也能有。”
而这样的流动分馆,目前在全市的农家书屋已经设立了100多个。据统计,两个公共图书馆仅2011年就为农家书屋流动更新图书15万多册,农民群众借阅量达60多万次。
帮筹资金,帮搭平台,帮做督查,帮搞宣传……将推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与创新农家书屋使用管理结合起来,一个“大馆带小屋”的格局,极大激发了南安市农家书屋的生机与活力。
而对“大馆”来说,服务领域得以拓展,图书的价值通过流通借阅,得到了更大体现,“连我们的人员,都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极大锻炼。”在黄文看来,虽然此举给公共图书馆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不失是一个双赢的好举措。
- 2012-10-18书香飘荡 永春236个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
- 2012-08-12农家书屋遍地开花 泉州2349家书屋遍布全市
- 2012-08-09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完成 泉州实现“村村有书屋”
- 2012-07-28石狮将投73.5万充实农家书屋藏书 建基层服务点
- 2011-11-30山村里的“新闻联播” 德化农民求学求知成风
- 2011-11-30晋江市今年建设农家书屋141家 本月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