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明天我为你喝彩 ——新“晋江精神”解读
海洋磨砺了晋江人精神,海洋也拓展了晋江视野。黑格尔曾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持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为的有限的圈子。”但,为了迎接这场超越,晋江却付出了1000多年的等待。
我们把时针快速拨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在躁动中孕育着一场伟大变革即将诞生的年代、那个在历经漫长等待后即将喷薄释放出全部积累的时刻,有一批这样代表着晋江精神符号的人,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终于可以听到海的咆哮。大海在这里,为晋江敞开了大门。
1976年,年方23岁的还是个农村小伙的许连捷,穿上人生中第一双皮鞋,因为那年他结婚。不过也就穿了半个小时,他又脱了,拎在手上,“穿不惯,但是我得告诉人家,要结婚了,成男人了。”不过,要证明自己是男人,他却是在苦苦寻找着一条“穿上皮鞋后,就再也不走回头路”的人生新路。
自12岁起便开贩卖鸡蛋、从此踏上商路的他,其时已干过不少营生,甚至还是晋江市最早一批生产牛仔服装、拉链的人,但很多次都是并没有一条路走完,便折向其他条路。“走上一条让自己不再回头的路”,成了他此后很多年,一直追寻的目标和宿命,直到他最终建立起“恒安王国”,成为人称的晋江市“商业教父”。他不仅再没回头,而且也让他的消费者“自从使用上这种用品,就不再回头”。这是后话。
当时晋江的民营经济已经进入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遍地开花之势。
1979年,人称晋江“商业怪杰”的柯子江,在一没钱、二没厂、三没技术人才的情况下,居然一下子把国企厦工的部分订单“骗”到了手,由此“摇身”变成了民营晋江机械厂的厂长。他的三句回答,成了后来总结晋江商人起家的经典名言——没钱,可以借;没厂,可以租;没人,可以请。
1984年,被誉为晋江“做鞋第一人”的林土秋,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上海“探秘”之行,拿着哥哥从香港寄来的8万元和另14人的2.8万元,创办了陈埭第一家乡镇企业,并搬入新建的厂房,全面开始了初具现代工业企业流水线一样的企业式生产。也正是在他带动下,1984年,晋江的陈埭镇一个镇的乡镇企业就达到700多家,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成为福建省首个“亿元镇”,也被外界称之为“乡镇企业一支花”。10年后,林土秋的产值已达4000万元,其生产的旅游鞋以新颖的款式和优质的工艺成为国内名牌。
1986年夏,另一位今天的晋江商界的风云人物、丁和木的儿子、16岁的丁志忠,此时已初中毕业。他说服了父亲,带着600双鞋,正准备要到北京闯荡。今天翘首中国体育产业界的“安踏王国”,也在这时,开始了第一块基砖的埋下。
……
- 2012-12-04晋江富而仁爱 ——访晋江市市长刘文儒
- 2012-12-04打造一批国际名牌 晋江市长刘文儒专访
- 2012-12-04让爱心续写晋江传奇 ——访晋江市市长刘文儒
- 2012-12-04晋江市长刘文儒:“爱心”将成为城市的最高荣誉
- 2012-12-04解读晋江经济密码之五:二次创业 晋江再扬帆
- 2012-12-04“641”现代产业体系:晋江经济转型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