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捧出“放心茶” 安溪推广“5+1”生态茶园
生态茶园中,绿色防控技术取代了以往的喷农药杀虫。
对于农业部门来说,田间地头就是办公桌。在今年以来泉州各级各部门广泛开展的“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中,安溪农业与茶果局把推广生态茶园作为一项工作重点,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茶园,开展技术指导,促进茶业发展和茶农增收。不久前,记者随同工作人员,前往该县蓬莱镇鹤前村示范点,探访生态茶园。
采访车盘山而上,一眼望去,山上的茶田仿佛施展了“渐变”术,呈现出与山下迥异的风景:绵延的翠色中,多了均匀散布的白色喷灌细管、黄色生物诱虫板和黑色太阳能防虫灯。
“诱虫板和防虫灯一昼一夜地‘轮班’,能利用昆虫信息技术和害虫对黄光的趋光性,诱捕红蜘蛛、茶小绿叶蝉等害虫。”茶农刘荣土家中种了20多亩茶,他告诉记者,这些知识都是从今年来村里指导建设生态茶园的农业技术人员口中了解到的。“用这种绿色防控技术取代以往的喷农药杀虫,既省工又省钱。一年下来每亩大概能省农药、化肥费用两千多元,最关键的是,茶园实现了无公害管理,茶叶质量有了提高,品牌茶企会更乐意收购,价格也随着升高。一减一加,每亩能增收五六千元。”
在长期实践中,安溪农业部门总结出了“树、草、肥、水、路”加上“无公害茶园管理”的“5+1”生态茶园建设模式,以鹤前村生态茶园为例:多种“树”,在茶山顶部和茶园空地,茶农们种植了香椿、荔枝、油柿等树木2.5万株;多留“草”,以割草代替劈草,严禁使用除草剂;施绿“肥”,在裸露的梯壁、未封行的茶园或幼龄茶园中的茶树行间套种黄花菜;兴“水”利,挖出180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自动喷灌设施,茶园内侧开挖“竹节沟”、外侧筑埂,做到“前有埂后有沟”;多修“路”,在茶园里建设机耕路、步行道和观景小路共15公里。经过这一番整治,茶园实现了无公害管理,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小气候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基础设施更加完备,茶叶质量持续提高。
“我们把局里茶叶专业技术人才集中起来,形成县、乡、村技术网络,走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安溪农业与茶果局局长蔡建明介绍说,安溪拥有茶园60多万亩,目前,已建成生态茶园近25万亩。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中央、省、市、县各种现代茶业、水土保持项目的拨款,让茶农减轻负担。今后,安溪每年还将改造百座茶山,最终把所有茶园都改造成生态茶园。
□本报记者 郑意凡 文/图
- 2012-12-05闽茶电商业务发展快 茶企网店名气反超实体店
- 2012-11-16监测监管科学种茶 安溪严把铁观音质量卫生安全关
- 2012-11-15泉州出版首部茶史专著 安溪种茶史最迟始于唐末
- 2012-11-12安溪虎邱百年老传统 用纸包茶叶在海外很走俏
- 2012-11-01安溪又18家茶企获准使用地理标志 总数达117家
- 2012-10-30安溪茶农“带地入股”不改承包经营权 收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