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茶叶改变了大田和洋村 每户年入十几万很平常

qz.fjsen.com 2012-12-15 09:07  包华 缪星象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得知茶农一年种茶可收入十几万元,袁荣祥(右)十分高兴

东南网-海都报闽南版12月15日讯(记者 缪星象/文 包华/图) 前天下午,三明大田县吴山乡和洋村村民陈大岩坐在家门口的摩托车上,等客人来买茶。这时,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一边向他打着招呼,一边走了过去。

“老乡,今年茶卖得怎么样?”袁荣祥问。

陈大岩爽快地说,“纯赚了十多万。”

他可不是在说大话,这个位于省道边上的小村庄,沿路是排排崭新的三层小楼,楼后是成片的茶山,几乎每家每户门前都放着一套硕大的制茶机。这是一座被茶叶改变的山村,按照陈大岩自己的说法,年入十几万元在村里很平常。

杀猪匠成了茶老板

陈大岩今年40多岁,祖上是杀猪匠,他从13岁开始学杀猪,过年时生意火,一天最多能赚20块钱。不过结婚生子以后,为了养活全家,他做过小买卖,开过长途车,但生意不顺,还把杀猪赚的几万元都搭进去了。“2000年时,县里推广种茶,我买茶青做毛茶,赚了十万多元。”随后他买了机器,承包茶园,成了一名茶老板。

和陈大岩聊过之后,袁荣祥又到多位村民家中访问。“茶青一斤卖7元,做成毛茶能卖80元。为什么不赚?”陈德华是全村第一个接受过专业种茶培训的村民,也是不少村民的“老师”。前天下午,他向袁荣祥部长谈起自己的“茶叶经”。

茶叶不好种,传统方法产量少,利润低。7年前,村里发动了十几位同村的种茶能手传帮带,陈德华收了6个“徒弟”,“课堂”就是他的家,大家把自己做的茶拿过来,泡一盏,品一品,哪里味道不对,需要怎么改进,聊着聊着就带起来了。“按一户人家十五亩茶园来算,一年有2000斤毛茶,收入十五六万元。”

收入翻番,村民最关心

聊到刚刚闭幕不久的十八大,陈德华说得坦率,他最关心的是2020年人均收入翻番的问题。村里成立了茶叶合作社,正在申请注册一个牌子,估计明年能批下来。他说,卖茶青不如卖毛茶,卖毛茶不如卖精茶。把和洋的茶叶做成精品,有了牌子,每斤能卖大几百元,“到时候,收入翻番应该没问题”。

下午4点多,在走访多位村民之后,袁荣祥一行就地在和洋村茶事活动中心召开了座谈会。参会的既有三明市、大田县地方领导,也有周边乡镇的工作人员。这里是村民们交易茶叶和过节看戏的地方,会场没有任何条幅,二十多人都坐着长板凳。在由四张木桌临时拼成的会议桌上,没有鲜花、果盘,没有事先准备的讲稿,只有每人一杯和洋茶。大家围绕农村经济、生态、卫生等问题讨论了近两个小时。村民们在隔壁看报、练曲,一如平时。

据悉,袁荣祥此行是率媒体赴泉州、三明开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12日在晋江开完会后,袁荣祥又到了大田,和洋村是他此行的第一个乡村。

责任编辑:庄小能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