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建设的永春探索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小山村的美丽实践
日前,在有“中国永春白鹤拳第一村”之称的五里街镇大羽村,一拨游客刚看完村里白鹤拳史馆内拳师的表演,另一拨参观完大羽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客人又来到史馆。
“每个周末,游客都很多,不仅有省内的,还有国外的,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其中,不少是来交流武术的。”村支书周金盛说,正是得益于传统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联动,大羽村从一个偏僻的贫困村变身为小康村。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白鹤拳的故乡,大羽村凭借着独特的武术文化背景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前来参观旅游、度假休闲、武术交流,每年要接待3万多人次的游客,让村民多了“绿色收入”。
去年,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大羽村把白鹤拳文化产业和特色农业相结合,开发生态文化旅游及美丽乡村游,建立“百瓜长廊”等观光生态农业示范点,定期举办名优水果采摘节。整合农村闲置民房建设农家旅社、农家饭店,配备农耕展示区和娱乐区,开发山地养蜂、山羊、乌鸡等“原生态”产品,逐步打响生态农家游品牌。去年,村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5万元。
同样,作为永春佛手茶生产规模较大的村,嵩山村也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去年,该村按照“产业带动型”规划,建设茶叶加工集中区,让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厂在此集中生产、销售。
“在茶叶加工集中区,我们可以更好地切磋制茶技艺,提高制茶水平。茶商在此也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收购到各种品质的茶叶。购茶方便,自然吸引更多的茶商了。”茶农王志煌说起美丽乡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直乐着:“村子变美了,游客多了,我们的客户也多了。”
“飞来村”的多赢转变
“现在可好了,从山上‘飞到’镇区,住进洁净、美丽的小区,孩子上学方便,用水用电方便。”说起东平镇文峰村的现在,2011年11月到文峰村挂职的省财政厅下派干部朱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文峰村位于东平镇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离东平镇区13.5公里远,地势陡峭,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碰到大雨等恶劣天气就担惊受怕,再加上道路九曲十八弯。“外迁的人越来越多,常住人口越来越少,连赤脚医生也走了,小学合并了,打工难、就学难、就医难,成了名副其实的‘多难村’。”说起以前的文峰村,村党支部书记黄良斗直摇头。
在生态建设中,县里经过考虑后,决定对文峰村进行整体搬迁,村里“借”用了东平镇镇区边上的33亩土地盖起了66栋新房,让全村182户713人都到镇上住进小区。与他们类似的还有两个村,如今也搬到东平镇区。
“这些群众其实不算失地农民,虽然从山区搬下来了,但原来在山区的林地、山地还都保留着。”朱斌告诉笔者,“而且搬迁后还复耕出土地48.82亩,群众得到补偿250多万元,所以才盖起了这些新居。”复耕出来的土地,村里集中委托给能人统一发展黄花菜,收入按比例分成。同时,对于村民在山上不方便管理的田地,文峰村还将对这些土地进行统一管理,承包给有实力的企业,规模化发展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立体农业、循环农业,在科学用好土地资源的同时,又增加村财及村民收入。而剩余出来的劳动力,恰恰又是县城企业最需要的。
“农田流转给他人管理,群众到附近工业区就业,不仅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还增加村民收入。‘飞出来’,就是多赢。”朱斌介绍,剩余出来的劳动力为附近的工业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 2013-04-11福建省首个大型智能生态温室在永春高垅村开建
- 2013-04-10强化绿色发展理念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永春样本
- 2013-04-08永春建设农村公路安保工程 对项目进行检查鉴定
- 2013-04-03永春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 征集岗位助毕业生就业
- 2013-03-29永春扩大城市“骨架”3项目动工 总投逾42亿元
- 2013-03-28永春慈善总会获捐近3000万元 163个项目获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