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马背的蒙古人 泉港小坝村出氏拟建特色村寨
两副对联 写尽离奇身世
在小坝村祠堂,门口挂着这样一副对联,“燕南无二族 惠北自一宗”。
祠堂建成200多年来,饱经风霜雨雪,因为是这个蒙古后裔村的重要见证,在族人的维护下,原貌如初。各民居前都保留着“燕山衍派”的标示,门口的对联,道破“燕山出”一族的特殊出身。
这支燕山出氏,曾在乾隆年间声名大噪。族里当时出了一位进士,名叫出科联,此人文采斐然,进了翰林院,并随乾隆皇帝下江南巡防。途中,乾隆皇帝想到“出”这个姓很特别,就问起了渊源。出科联趁机奏明出氏一姓的来龙去脉,皇帝听后称道:“好个奇姓!”从此,出氏的身份终于大白于天下。
如今的出氏祠堂内有联曰:“帝廷称奇姓,闽海振科名”,说的正是这件事。
为什么出氏这一身份,一度不敢声张呢?
出氏族人、现任泉港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出学渊介绍,出氏是蒙元勋臣、太师、国王木华黎之后裔。出氏尊木华黎之世孙、元末太尉纳哈出为始祖,因明初其长子造反,次子弃官隐居泉州,担心被株连九族,便去掉父名“纳哈”二字,单取“出”字为姓氏,“蜗居”深山。
这一住,数百年过去了。
念祖寻宗 拟建特色村寨
目前,小坝村的蒙古族村民占福建省蒙古族总人口数的90%以上。
如今的“燕山出”族人,依旧保留着蒙古族豪迈、好客的性格,家家自备酿酒,有客前来,邀他满满喝上一杯,好不快哉。只是,历经岁月的洗礼,出氏一族的生活,除了不过元宵节(据说,可能忌讳与“元消”谐音)外,早已与汉人无异。
最让出氏后人们遗憾的是,身为蒙古后裔,他们丢失了太多的民俗文化、礼仪。为了重拾根本,今年,出氏族人准备组团前往内蒙古,念祖寻宗。
与此同时,考虑到小坝村人们大多外出打工,经济来源单一,泉港区委、区政府决定抓住这个时机,将整个村庄打造成富有蒙古元素的特色村寨,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让远方来客见识一下“海滨蒙古人”的风采。前几天,已有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多名教授受邀来此,为小坝村旅游建设规划思路。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去那里感受一下吧。
涂岭镇小坝村,西与仙游交界,从国道324线拐进小坝村村道,再走10公里左右,就能抵达小坝村祠堂,沿途青山瀑布,还有一些黄土裸露的护坡。出学渊介绍,今后,这些护坡将打造成蒙古元素的壁画,用来完整介绍这一全省最大蒙古族聚集地的由来、历史人物及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