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世界闽南文化节:泉州共一轮明月 唱百代乡音

qz.fjsen.com 2013-05-24 13:47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新中国成立后代表性艺术家

蔡尤本:1888年—1974年,梨园戏小梨园流派名师,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首任团长,享有“七子班头”的美誉。他目不识丁,但却口述、传授小梨园流派大量传统剧目的表演科范及剧本、曲谱近百万字,为梨园戏的抢救传承及剧团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林任生:1912年-1972年,梨园戏已故著名剧作家。解放初期,负责记录、整理、改编《陈三五娘》、《朱文》、《李亚仙》、《吕蒙正》、《高文举》、《苏秦》等一大批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的剧本,为梨园戏的抢救传承以及剧本文学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爱群:1922年—1989年,梨园戏已故著名音乐家。解放初期,负责记录、整理、改编《陈三五娘》、《朱文》、《李亚仙》、《吕蒙正》、《高文举》、《苏秦》等一大批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的音乐唱腔,是“泉腔”理论的奠基人,为梨园戏的抢救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吴捷秋:1920年—2008年,梨园戏已故著名编导。解放初期,负责编排、导演《陈三五娘》等一大批梨园戏传统剧目,为梨园戏的抢救传承以及现代艺术管理的创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著有《梨园戏艺术史论》,是研究梨园戏的重要学术著作。

苏彦硕:1928年—2011年,梨园戏已故著名导演、优秀的梨园戏教育工作者。长期担任1956级、1957级、1977级等多个梨园戏训练班的负责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为梨园戏的教育与传承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先后执导了《节妇吟》、《陈仲子》、《董生与李氏》、《皂隶与女贼》、《蔡文姬》等优秀的梨园戏新编剧目,并复排、抢救、传承了《朱文》等一大批珍贵的梨园戏传统剧目。

梨园春:从“师带徒”到科班传承

作为“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如何一代代薪火相传备受瞩目。

据介绍,梨园戏早前主要以“师带徒”为主要传承方式,在缺乏文献记载的情况下,仅凭口传身授,将剧本、音乐、表演等艺术元素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召集散落民间的蔡尤本、何淑敏、许茂才、李茗钳、许志仁等梨园戏三大流派的著名老艺人进入剧团工作。在此基础上,于1956年成立了第一届的梨园戏演员训练班,进行梨园戏的规范化、系统化传承教学,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全省第一个正规的戏曲训练班。这批训练班学员原汁原味地继承了梨园戏老艺人的衣钵,为新时期梨园戏的抢救、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

此后又相继招收1957级、1959级甲、1959级乙、1960级音乐班等多个训练班。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与福建省艺术学校泉州分校合作,每隔十年左右招收一届表演专业班,先后培养了多批梨园戏专业人才,形成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传承谱系的完整与生生不息。近年来,剧团将年轻演职员与老艺术家的“一对一”师带徒传承及传统剧目抢救,列入工作绩效的主要考核项目,经常上演一些传承版剧目,如《李亚仙》、《高文举》、《陈三五娘》和《苏秦》等,在舞台上同时由梨园戏的好几代传承人共同演绎一出戏、塑造一个角色,让观众深切地领略梨园戏的传承足迹。

2005年,梨园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该团已有5位梨园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9位梨园戏省级非遗传承人、8位梨园戏市级非遗传承人。最新的一批传承人——福建省艺术学校泉州分校2007级梨园班将于今年7月份毕业,他们平均年龄才19岁,早在一年前就已全部进入剧团实习,开始活跃在梨园戏的舞台上。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