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侨批档案促申遗成功 拟建立口述历史档案
寄钱金额总写封面,宣传章口号常更换
从清末民初到上世纪90年代,跨越百余年的时间,在众多侨批中,不仅有寥寥数语的短签,亦有写满数页的长信。时代随着侨批上的印戳不断更迭,侨批在外观与内容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早在侨批盛行之时,泉州民间曾有一首相关的歌谣在街头巷尾中流传,而当中一句“批一封,银二元”则唱出了侨批的重要性。因为在物资匮乏的旧时,侨批不仅是传递平安的家书,亦是一张附带汇款数额的票据,为了让家人直观地看到从海外寄来的金额数量,华侨们便有了在侨批信封上直接标明寄款数额的习惯。“寄送的货币不但有英银、美钞、佛银(西班牙银元)、法币,亦有在国内不同时代通用的货币,如龙银、清银、国币及人民币。”杨丽环说,随着时代的变化,侨批上对于金额数字的标注也有所变化,从最初使用古时商人惯用的“花码”,到后期则以大写数字替代,并一直沿用。
虽然,侨批内文的字体直至后期仍以繁体字书写,但翻看从1967年以后的一些书信,则写信所用的工具已从毛笔变成圆珠笔,信纸也从宣纸换成了彩色的信纸。同时为了做好侨汇服务的工作,盖在侨批信上的宣传章亦有了改变。
翻看在1932年的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由万芳汇兑信局递送的侨批封背,便可以清楚看到上面盖着“抵制仇货,坚持到底,卧薪尝胆,誓雪国耻”16个字。杨丽环说,根据不同的时期,盖在侨批封上的宣传章的内容亦有所不同。
除了抗战时期的倡言,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部分地区的侨批上也因时期不同盖上不同内容的宣传章,如1976年的“注意/请速回信/以免你的亲人挂念”,1978年则改为“为争取侨汇/请速派速递”,而到了1981年则改为了“争取侨汇/实现四化/提高生活/请即回信/谢谢”。
相关新闻
- 2013-06-21侨批档案申遗成功 将建专题数据库保护新晋国宝
- 2013-06-20“侨批档案”历时六年申遗成功 入选“世界记忆”
- 2013-06-18时光交错来这亲历海外侨史 侨批暨侨亲钢笔画像展
- 2013-06-14百年跨国两地书他乡说故里 侨批展在曼谷举办
- 2013-06-11支持侨批“申遗” 中泰联办百年跨国侨批档案展
- 2013-04-27侨批里的“代码” 遇国外严控侨汇巧用暗语核对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