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探秘惠女服饰起源 是唐时遗风还是疍民风情?

qz.fjsen.com 2013-07-26 10:37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多彩的头饰透出朴实之美

观点二

唐将南逃,引入贵族遗风

■依据:服饰风格有三,袖套长短不一

■讲解人:李双田(小岞镇居民)

对于惠女服饰的起源,我只能从以前村里老人讲述的传说故事中探得只鳞片爪。据老一辈人说,惠东这一带人的祖先,其实是唐代李世民的一位部将,在李世民生前十分受重用,但后来在武则天时期遭到迫害。于是,这位将军便携家眷,沿着海路逃难到了当时还是封闭海岛的小岞,并把小岞建成自己的“小王国”。

唐将家族入住小岞后,随之而来的还有唐代的贵族遗风,其中也包括贵族服饰。当时唐将把女眷分为三等,即娘、娴、婢三类,她们的着装打扮也各有不同。后来随着唐将家族的开枝散叶,这三种服饰也向外传播,并与当地风俗习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最初惠女服饰的雏形。

通常所说的惠女服饰,存在于泉州惠安县东部的崇武、山霞、净峰、小岞四个乡镇。小岞、净峰这一带传承的是“娴”装,有百褶边裙,有贴背,有凤冠鞋,展现的是一种古典美;崇武、山霞一带则是“婢”装,早期没有贴背,装束较为朴素,显露的是一种自然美。

而泉港后龙一带妇女的着装则存在“娘”装的演化,即衣服和裤子都是红色的,彰显一种富丽、华贵。

后龙妇女的袖套一般较长,因为她们属于“娘”级,平时不用干活;与后龙相比,小岞、净峰一带的袖套则稍短;而崇武、山霞一带的袖套是最短的,这是由于当时不同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当然,娘、娴、婢服饰之分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而在现代,服饰里面隐含的这种等阶之别早已不存在。

唐将南遁,为惠东地区带来了唐代贵族遗风,这在头髻上也可窥见一二。惠东妇女的大头髻非常复杂,根本不可能是民间的产物,而且衣服上的滚绣,裙上的褶边、刺绣,都透露着这样的信息。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