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近万人迁漳州 漳浦有个南安村哺育三代泉漳人
1984年建起的两层石板房,当时石板房可是村里财富的象征。
情感寄托
自然村沿用老社名 南安漳浦都是故乡
“南安已经没有家了,老房子已经全部在水底下,没有必要过分留恋,漳浦就是我们的家。”黄万土说,作为第二故乡,生活了近半辈子,他和家人已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的三女儿黄艺真说:“我在这里出生、长大,生活了近30年,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回过南安。”
乡音无需寻找,只要轻启牙关,吐出的每个音节都立即清晰可辨。老一辈到现在仍保留着浓重的南安口音,黄飞虎说,虽然身处他乡,但故乡未曾走远,在他灵魂深处永远装着南安。随着子孙在新民村出生、成长,老人说“日久他乡即故乡”,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另一番情感。
据村里负责计生工作的黄辅章介绍,新民村全村都是1972年因建设南安山美水库需要移民到此的村民。当年共有765名村民分住在后畲、白花洋、打石山、隆福等4个自然村,有黄、陈、李、郑等姓,其中以黄姓为主,占90%。为了纪念南安故乡,除隆福自然村外,其他的自然村都沿用南安九都的老社名。在新民村出生的子孙后代,户口簿出生地一栏上写着“福建省(漳浦)”,籍贯一栏则写着“福建省(南安)”,见证着“泉漳人”的融合。
位于村庄东侧的彩门,内侧墙体上写着一副对联,上联“南安移籍民风依旧歌南曲”, 在41年的时光里,村民还保留着中午正餐吃面食的习惯;下联则是“金浦(注:漳浦)肇基乡境焕新仰金刚”,叙写着新民村的新容新貌。一首琵琶古南音,弹唱故乡说乡情。截取上下联首词“南安”与“金浦”, 对联的背后是创作者的良苦用心,字里行间隐含着新民村人在南安、漳浦两地的“前世与今生”,祖籍南安有着割不断的故乡情缘,第二故乡漳浦给予了子孙后辈们温暖。
相关新闻
- 2013-07-29泉州“飞地”:记者探访洛江三明安溪三地故事
- 2013-06-07一村连四县 南安乐峰镇飞云村百余村民成“飞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