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近万人迁漳州 漳浦有个南安村哺育三代泉漳人
双口宅安置房为3层的小洋楼
安置房客厅宽敞舒适
■声音
适应新环境心理认同最关键
南安村民从上世纪70年代迁徙到现在,相比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已经不再认为自己是“移民”了,他们把自己当成漳州当地人,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漳州市人口家庭与社会研究中心成员、闽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系教师陈景亮认为,1972年搬来的南安移民,在那个年代他们考虑更多的是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
“相比以往因需搬迁,现今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因此人们对于搬迁地点的要求更高,对搬迁后的物质、环境、心理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陈景亮认为,因此政府的引导需要要到位,要尽量满足搬迁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心理需求。引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通过社会工作单位为他们做心理辅导等,都是获得认同和适应的方式方法。而从搬迁者本身来讲,他们必须要有适应新环境的调节能力,如对双口宅这样的山村而言,村民世代习惯了靠山吃山,搬移后他们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经济来源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对于生存方式的改变就要学会适应,尝试着去改变。
相关新闻
- 2013-07-29泉州“飞地”:记者探访洛江三明安溪三地故事
- 2013-06-07一村连四县 南安乐峰镇飞云村百余村民成“飞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