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城戏的“城里城外” “寄人篱下”的尴尬
打城戏表演剧照 泉州市(天乙)打城戏剧团供图
A、命运坎坷的打城戏
75岁的吴天乙,是打城戏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出生于打城戏世家的他,从8岁起就跟着家人学戏,如今与打城戏已无法分离。
在吴天乙位于泉州市丰泽区的家中,有一个约10平方米的小展厅,里面陈列着从他曾祖父一直流传下来的打城戏资料、照片和实物。
“打城戏源于道教,在红白喜事上表演,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吴天乙从橱窗中拿出一叠厚厚的经书,翻开给我们看,“在唐朝叫做‘桌头城’,后来叫做‘土脚城’。1860年,我的曾祖父吴永燎正式搭棚演出,之后,这个剧种就叫‘打城戏’。”
他介绍,作为宗教剧种,打城戏表演形式特殊。它的开场仪式非常严格,喜庆表演有“三官贺寿”,大型表演有“四海龙王贺寿”,丧事场合则有“遣阎”。表演中保留面具演出,这在全国的剧种中都算少。耍铙钹、吃火吐火等表演宗教特色非常鲜明。
这个渊源古老而深厚的剧种,经历了非常坎坷的命运。
“这已经是剧团的第3次重建了。打城戏很苦,我想我是投错了胎,出生在这个打城戏世家。”他说。
解放前的打城戏,在泉州民间很受欢迎,凡有喜事丧事,得请上打城戏与京剧对台才算热闹,但文革时遭遇停演。
1990年,作为打城戏的“接班人”,吴天乙吸收了一批学员复办打城戏剧团,剧团运行四年,正当红火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团又遭解散。
1997年,在各界的呼吁下,不甘心的吴天乙再一次复办剧团。可是由于原来的成员都分散在各处,能够吸收回来的不多,而且质量不是很高,再
加上观众口味的变化,剧团非常勉强地支撑着,到2008年,剧团终因难以为继而解散。
此次复建打城戏剧团,吴天乙感觉到身上担子很重。“说实话,像《目连救母》《李世民游地府》这些要演七天七夜的戏,要重新排演出来很难。而且目前场地、人员、资金都很缺,但我一定要把这些抢救起来,排演录像进入数据库永远保留下来。”他说。
近年来,吴天乙搜集了打城戏的历史资料、数字遗存、传统剧目资料等15万字,抢救《目连救母》《李世民游地府》《西游记》《陈靖姑》等传统戏18台。
- 2013-09-04“老戏新生”追踪 老泉州深情回忆打城戏昔日盛景
- 2013-09-02打城戏新生 时隔5年“天下第一团”重登舞台
- 2013-09-02泉州打城戏市级传习所昨授牌 折子戏时隔5年再登台
- 2012-10-09在家自建打城戏陈列室 吴天乙的“戏梦”人生
- 2012-09-24泉州艺校首届打城戏专业开班 招收挑选12名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