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肩负对外交流使命 文化在交流融合中生辉
穿越关山 征服大海 肩负对外交流使命
兼容并蓄 文化在交流融合中生辉
泉州梨园戏演出,外国友人赞不绝口。
除了保护好自家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走出去”、“引进来”,传播自家文化,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才能成就真正的文化之都。
在本期“文化之都·全球通鉴”中,我们将看到陆上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第二站咸阳,有近7000年海洋文明史的滨海城市青岛,“九省通衢”武汉等名城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当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肯定要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早报记者 蔡紫旻 张素萍/文 潘登/图
【十城通鉴之泉州】
海纳百川 汇聚多元文化宝库
1000多年前,当陆上丝绸之路渐次被阻隔之际,海上丝绸之路伴着涛声从泉州起锚。自唐代始,从泉州起航的商船驶向远方,带去的中华文明让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惊羡。从古至今,对外交流一直是泉州值得称道的神来之笔。
东方第一大港 与100多个国家地区通商
史料记载,南朝时期,印度僧人真谛乘船到泉州,住在南安丰州延禄寺翻译《金刚经》,之后由泉州乘船欲向棱伽修国(今马来半岛)。唐朝起,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宋元时期,刺桐港是东方第一大港,与泉州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个,中国和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的交往相当频繁。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盛赞过泉州的繁荣。
13世纪始 官方文献以泉州计算中国同外国距离
大约从13世纪开始,中国的官方文献已习惯于以泉州为基点,来计算中国同外国的距离、日数和方位。13世纪和14世纪在泉州写成的《诸番志》和《岛夷志略》,详细记录以泉州为起点一直到遥远的地中海沿岸,由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所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被公认为两本最重要的海交文献。
走出去的泉州人,还输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从泉州通淮关岳庙、天后宫等分炉出去的香火,遍及亚洲乃至世界;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时,随行的有泉州僧人昙静以及10多位泉州工匠。《宋史》载:(高丽)王城有华人数百,多闽人因贾舶至者,密试其所能,诱以禄仕,或强留之终身。宋代高丽王曾通过泉州人傅旋,来泉求借乐艺等人。
当代:频繁交流 向世界展示泉州文化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泉州现有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50多万人,在全国重点侨乡中位居第一位。祖籍泉州的台胞达900多万人。
在“走出去”的战略架构下,具有鲜明特色的闽南文化频频走出国门交流,泉州南音、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传统花灯等经常赴海外交流展演。近年来,泉州先后组织130个文化团(组)赴日本、韩国等3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仅泉州市木偶剧团,截至2008年,已100多次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献艺交流,应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2005联合国中国春节文艺晚会”上演出,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舞台献艺,其中7次到韩国、21次到日本,在国际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
泉州还连续举办7届“海丝文化节”、4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世界闽南文化节”、7届“闽台对渡文化节”、10届“国际南音大会唱”、3届“国际木偶节”、2届“郑成功文化节”、22届南少林武术节和世界五祖拳比赛、20届元宵灯会,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8个文化团体来泉,感受泉州文化魅力。
- 2013-09-24守护经典老厝 关注闽南建筑的格言文化
- 2013-09-24文化与旅游“联姻” 泉州固定演出日渐增多
- 2013-09-24韩国光州将上演“泉州半小时” 五大节目各有亮点
- 2013-09-23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半小时”首次彩排 五节目选定
- 2013-09-22薪火相传 “文化之都”魅力在民间与庙堂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