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全市民族乡村形成 “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全市民族乡村形成 “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本报讯 (记者彭斌)丰泽区大坪回族社区种植200亩“大坪小白菜”;德化县龙门滩镇大溪畲族村种植茶叶;晋江市陈埭镇7个民族村以制鞋产业为主……近日记者从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民族乡村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我市是沿海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居住着回族、畲族、蒙古族、满族等53个少数民族,有1个民族乡(百崎回族乡)和48个民族村(社区)。目前我市民族乡村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如百崎回族乡成为以制鞋、橡塑工艺、航运、建设材料等行业为支柱产业的特色乡镇;48个民族村(社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7大产业,主要包括蔬菜类、水果种植加工类、畜禽养殖类、海产品养殖类、茶叶种植加工类、苗木花卉类、制鞋服装类等类型。
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一村一品”工程的建设带来的是少数民族群众收入的提高。如永春县南美回族村形成了以250亩油茶、550亩速生林、1110亩芳香樟为主,茶叶种植加工为辅的山地种植特色产业,人均增收600元;南安市丰联和丰美畲族村通过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分别建成蔬菜示范基地250亩和40亩,每亩比常规种植区净收益增2500元以上……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市少数民族群众人均年收入达9956元,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11953元。
相关新闻
- 2013-10-18全村入股共享红利 “抛荒村”化身“鳗鱼村”
- 2013-10-17新品试种追求全球领先
- 2013-10-15淀粉地瓜酒等深加工产品利润有限 鲜加工可卖好价钱
- 2013-10-15“立体农场”种菜不用土
- 2013-10-10地瓜成本地第二大粮食作物 惠安占全市三分之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