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困局如何破解”之商业开发篇 重生西街情迷刺桐

qz.fjsen.com 2014-01-20 09:16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西街的美食一直为人所称道 (戴涵琦)

进入热词>>>西街改造复兴

编者按

对于那些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又紧跟现代化进程的城市而言,文史遗迹保护与发展,是一道左右为难的课题。单纯的封闭式冻结,无法传承历史文化,也无法服务广大市民;大刀阔斧地引入商业,又容易重复“千城一面”的困局,陷于文化自我迷失的窘境。

“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泉州昔日的繁华令人心驰神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如何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审慎地开展商业开发,让西街在保留历史文化精神实质的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让湮没于深巷中的文史瑰宝重现应有的价值,实现内外兼修的文化复兴?

行成于思,毁于随。各界人士从泉州古城特点出发,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本报记者 朱娟娟 实习生 王婧琦

【规划人士谈】

“保证原真,进驻泉州特色产业”

“城市需要更新,不更新就会衰落。但城市的更新是在历史基础上的发展,要在旧环境中滋生新东西,而不是生搬硬套异地外域不相干的事物。”市规划局副局长刘克华说。

刘克华介绍,从规划的角度看,中国历史古城的文物景点和历史街区一般在旧城的中心地带,大多保留成片的传统民居。要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巨大投入。

“从全国范围来看,古城的保护与更新形成矛盾。房地产开发商因为获利不多一般不愿在保护的基础上更新;政府又拿不出足够的资金进行完整的保护;居民自己改造则大多不愿保留传统形式。这就需要研究一整套适宜的政策来化解这一矛盾。”刘克华认为,商业化开发要以促进古城社会发展为原则,以改善古城居民生活为目的,注意开发的限度。

“泉州古城文化复兴,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应以文化遗留为依托,以保证古城文化的原真性为前提,进驻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文化业态和产品。”在刘克华看来,西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散落于各个角落。他建议,首先应对这些历史遗存进行详细调研和科考,在其基础上尽可能的保存和恢复其历史印记,还原历史遗存的典故,让故事来说话。

其次,要把点串成线,线织成网,保留和恢复街巷肌理、街巷空间尺度、街巷界面等历史感。在引进商业开发的业态时,应严格控制,让其具有独特的魅力,独特的风土人情,避免我国许多古城开发中酒吧街、美食街充斥其间的情形。要让游客在西街小巷游逛中,不经意中偶遇面线糊、春饼、贡糖、南音茶馆、木偶戏院、古大厝客栈、洋楼……

此外,还可以以古巷古街为脉络,以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等为文化依托,通过植入闽南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传承和保护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传统文化等,发展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有纪念意义的特色旅游商品,促进文化遗留和发展文化旅游业态的双赢。

【文创人士说】

“既有历史体验,又感受现代精华”

“对外地人而言,泉州是‘名声在外、无从下手’。”作为一个长期在外从事文创产业的泉州人,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总裁许晓峰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他们都知道泉州好,可是不知道泉州好在哪,来泉州该怎么玩。”

泉州是许晓峰几乎每个月都要回的地方。谈起西街来,他认为,在西街保护整治过程中,文化始终是核心,但商业化本身并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怎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怎么利用经济手段来发展新的文化产业。

访古:走街串巷品味古韵泉州

许晓峰认为,西街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其中最有价值的有两部分。一是以开元寺、旧馆驿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另一部分是以旧面粉厂、炼油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未来的西街,既可以有历史体验,又要能感受现代的精华。

“对于第一个部分,我建议在保留古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以旅游业为主的商业业态。”许晓峰说,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比较时兴的是以背包客为主体的体验游、休闲游。但当前泉州尴尬地成为过境地,而不是旅游目的地,原因主要在于泉州没有根据当下的旅游业态作出自身的特色。

“比如这些背包客,他们来泉州住哪,吃什么,怎么玩?这些都是应当考虑的问题。”就此,许晓峰提出“走街串巷品味泉州”的理念,他建议政府以旅游投资管理公司的形式,对西街的古厝洋楼进行统一的保护和经营;或者以成立旅游产业基金的形式,通过贴息贷款扶持居民开展具有泉州特色的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在开发西街旅游的基础上,还可以联动孔庙、清净寺、天后宫等系列古迹,辐射周边清源山、洛阳桥、崇武古城等其他景点。

“最终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人来到泉州,能够沉下心来住个两三天,把泉州古城品味完全。”

问今:在工业遗址上开展大胆想象

“比起丽江、平遥和凤凰古城,泉州最大的特点在于,在老城里面有大片的工业遗址,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许晓峰十分感叹。他认为,应当在保留一定标志性工业建筑的基础上,在这片工业遗址上开展大胆想象,引入以创意为主的业态对这一片区进行全新改造。

“作为品牌之都,泉州还缺乏一个对外展示的综合场所。”许晓峰说,“比如北京798,过去侧重于艺术品交易,现在已经演变为世界顶级奢侈品展示中心和国内品牌国际化的重要平台。”他建议,在这一地段可以建设泉州品牌展示中心,通过各式各样的特色展馆举办发布会、走秀和高端派对。

此外,在这一地段可以建设高端的舞台艺术,通过水幕表演、激光和3D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重现海上丝绸之路,演绎南音、梨园、高甲、木偶等传统闽南艺术。“就好比去一趟丽江,一定要听一场古乐;来一趟泉州,一定要品一曲南音。”在许晓峰看来,这将实现静态的文物古迹和动态的戏曲艺术的有机整合,让现代商业的游戏规则,服务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资深驴友议】

“以旅行者的态度来发展旅游业”

“住在古大厝,小巷里面有小戏台,石板路,传教士,游历者,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有一些故事”。这是市政协委员孙启鹏眼里,未来西街的景象。

“让西街成为‘能看到文化,能感受到快乐,想多停留几天,回去以后还想跟别人说起’的地方。”民盟泉州市委宣教部部长王锦延,则希望西街留给四方来客这样的印象。在发掘西街旅游资源方面,他们有许多观点不谋而合。

西街旅游应以民宿为突破口

自称是“驴友”的王锦延,走过大江南北,对旅游业发展现状深有体会。他认为,传统观光式的“旅游”已经逐渐被体验式的“旅行”取代。泉州坐拥历史、文化、宗教方面的丰厚资源,吸引休闲旅行的客人来到泉州体验“东亚文化之都”是一个发展方向。西街片区是泉州旅游资源的高地,也应当走这个路线。

“要以旅行者的态度来发展旅游业”,王锦延说。在旅行的“行、食、住、看”四大方面当中,“住”是他眼中西街片区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发展民宿客栈则是具体的措施。他希望民宿能成为平台,引入特色小吃和戏剧南曲等元素,以文化提升旅行者的体验。

孙启鹏则认为,民宿发展要纳入古城改造的思路当中,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来规划和执行,这个团队应当汇集“懂泉州、爱泉州”的文化人才。此外,政府要为西街改造和民宿发展“设一些底线”,明确“呈现什么东西、不能有什么东西”。在保证这些底线的前提下,应让市场来发展民宿,不拘泥于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高手”加入收集整合西街掌故

“‘东亚文化之都’是可以传承的泉州‘名片’,能够汇集所有泉州人的力量。泉州是有故事的地方,作为‘光明之城’缩影的西街片区更是这样。”孙启鹏说。

“挖掘故事”是孙启鹏眼中民宿发展和西街旅游开发的一条思路。他希望能够有“高手”加入,把西街周边巷子里、古大厝里零散的历史掌故收集整理为完整的故事,用各种艺术形式来呈现和推广,通过文化输出来吸引人们关注。王锦延则建议民间集思广益,发挥创意,挖掘更多的文化元素,让西街的每间房子、每条小巷都能向旅行者讲述泉州独特的历史文化。

【记者手记】

活着的西街

写到西街商业化开发这个话题,下笔不由得小心翼翼。生怕字斟句酌间的一个闪失,会磕碰到老城的红砖黛瓦,污浊了古街的万井烟景。这样的顾虑并非无中生有。放眼全国,平遥、丽江、凤凰等知名古城保护整治的步伐已在前列,声名鹊起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因为过度开发而令专家学者扼腕叹息。

对于我们这样一座古城——“读到温陵稽古史,满怀羁思涕横流”,郁达夫如是说;“管弦和雅听南音,唐宋渊源大可寻”,赵朴初这样看。长久以来,泉州以其独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浸润着一方雅士,也让前来采风的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哪怕只是城西的一条古街,都蕴藏着言之不尽的文史瑰宝。

然而,如果你在这个冷寂的冬夜路过西街,会发现,昔日“光明之城”的光华身影再难寻觅;哪怕是在白日的艳阳下遇见它,也已是衣衫褴褛,粉褪妆残。

于是我们应该思考,在自然废湮和人为毁隳之外,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千年古街在保留风貌筋骨的同时,实现文化的有机演进,让城市的文脉得以传承延续,重焕生机?

商业化也许是这样一种方式。

早在宋朝,西街就已是泉州繁华的象征;哪怕在今天,它依然是人声鼎沸的商业街区。西街应当是活着的西街,人间烟火色,是西街的底色。它不该作为前朝旧影被凭吊,不应成为被冻结保存的历史标本,不该沦为穿衣戴帽式的复古拼贴。启动保护整治只是西街重生的第一步,后续的经营发展和文化传承才是西街生命的延续。在充分尊重历史遗产的前提下审慎地开展商业开发,是对西街内在灵魂的重建和还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物质性的空间环境中延续生命,是对传统文化最为虔诚的致敬。

让西街“活”下去,也许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命题。 (娟娟)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